2019-08-06 09:07:00
小反芻獸疫是由小反芻獸疫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俗稱“羊瘟”,該病的主要特征是發熱、口腔炎、結膜炎、腸胃炎和肺炎。小反芻獸疫會對山羊、綿羊等小反芻動物的健康產生嚴重危害,從而讓養殖企業及養殖戶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應當采取合理的綜合防控措施,爭取將疫情控制在未發之際。
小反芻獸疫一般在新疫區爆發流行,老疫區以散發為主。進口的努比爾、波爾山羊等最易感染,本地品種抗病力較強。傳染源為病羊肉、發病羊和帶毒羊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主要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潛伏期一般為4~6天,最長可達21天。易感羊群發病率通常達60%以上,病死率可達50%以上。那么該如何防治該病害呢?
做好日常飼養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的防疫制度,提高動物防疫水平。外來人員和車輛應該在進入羊舍之前,進行徹底消毒。堅持自家羊群繁殖自家羊群的養殖原則。羊仔引種要選擇非疫區的、經正規養殖場(戶)引入;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辦理檢疫和登記,獲得原產地檢疫證明;引進外來羊仔時要進行羊舍消毒,并保持隔離,以確定羊仔健康。
迅速控制疾病傳染源
發現疑似小反芻獸疫疫情時,要及時采取措施。具體的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無論是養殖戶還是疫情控制技術人員,在發現疫情后要第一時間報告給當地有關部門,而相關部門在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啟動疫情防控方案,迅速、有序地開展疫情檢測、隔離控制及消除等防控工作。
(2)在疫情防控及傳染源處理過程中,應嚴格遵循“嚴、早、小、快”的原則,迅速隔離并捕殺染疫羊群,同時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實施常規消毒。
全面實行免疫接種
疫苗接種是預防小反芻獸疫的有效手段。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在引進外來動物時,應做好調查及檢疫工作,禁止從疫病發生區域內引進動物。
(2)做好免疫接種,從根本上加強疫病防控,多雨季節及寒冷干燥季節是該病的高發期,雨季之前應對幼齡小反芻動物進行免疫接種,最好是在2~6月齡進行;接種方法為使用小反芻獸疫疫苗對山羊、綿羊等小反芻動物頸部兩側進行皮下注射,劑量為1頭份/只。
(3)通常注射疫苗7天后羊只便會產生抗體,但要注意的是,即便進行了免疫接種,也應當加強日常消毒和疫情檢查工作,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李敏開)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