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6 08:45:00
本報記者 王革委
近日來,記者在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牛蹄、壩河、張灘等三個邊遠鄉鎮行走一周,與現代農業園區負責人、新型職業農民來了一次近距離接觸。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程學安、陳榮堂、崔世滿三人是企業、合作社的投資人,創造效益、帶領更多群眾脫貧致富是他們的追求。這個過程或許辛苦而漫長,但這三名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做好了迎難而上和堅持的準備。
程學安:給貧困戶帶來穩定增收
“我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就是看著整片的撂荒土地心疼,看著一部分人員不能外出務工在家里受窮心急。于是我花費幾十萬元,歷時半年時間,整理好荒蕪了好多年、長滿灌木的土地,只為讓無法外出務工的人員在家門口掙錢,讓大家看看傳統農業如何向現代農業轉型。我愿做小小的一粒沙,鋪好現代農業這條路,讓人們看到發展現代農業的希望。”7月10日,漢濱區祥盛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程學安對記者說。2017年,他籌資100萬元成立了合作社,推行“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村貧困戶以土地入股搖身一變為股東,實現了資源變資產,年年享受分紅收益。
崔世滿:幫助鄉親們在家門口賺錢
“有一種責任感催著我奮斗!父輩們用鋤頭挖出來的土地,卻因為年輕人外出打工,大部分都撂荒了,看著實在可惜!于是我下定決心幫他們留在家鄉,使其既能照顧父母孩子,又把地種了,還能在家門口掙錢,這該多好呀!”7月12日,在山坡上的紅薯地旁,漢濱區壩河鎮鴨鴿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崔世滿告訴記者。
他用行動踐行了自己的夢想。據了解,崔世滿建成了漢濱區首家規范化大型粉條加工廠,年產優質紅薯粉條30萬斤,銷往全國各地,年產值達到450余萬元,帶動貧困戶157戶612人,人均增收達487.5元。
陳榮堂:讓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
“讓家鄉的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讓我們的后代不再重復我們走過的貧窮路子,這就是我的目標。”7月11日,談及產業脫貧,安康市京康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顧問陳榮堂如此說道。
2015年,京康公司被確定為陜西省現代農業產業精準扶貧試點企業,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能人+農戶”模式,多層面、全方位開展產業精準扶貧。幾年來,通過土地流轉、園區務工、合作建園、物資扶持、收購農產品、股權收益分紅等措施帶動牛蹄鎮建檔立卡760戶貧困戶2555人脫貧致富,取得了顯著成效。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