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陜西臨潼:美麗鄉村催生“美麗經濟”

2019-07-22 15:46:05   

3e039598b2ecb9bb93ad8adae607863c.jpeg

芋坡村丹霞地貌。(記者 康傳義攝)

產業興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和希望。日前,記者走訪了西安市臨潼區的多個鄉村。從種下千畝“牡丹仙子”引得游客紛至沓來的毛灣村,到在屋頂上種“太陽”讓村民有了穩定致富門路的炮嶺村,再到挖掘“丹霞錦雞谷”旅游潛力帶火當地農家樂和農副產品銷售的芋坡村,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因地制宜發展各具特色的“美麗經濟”。

如今,在“美麗經濟”助力下,臨潼區鄉村產業愈發興旺,人居環境愈發美麗。2018年,臨潼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61元,同比增長8.9%,成功入圍國家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毛灣村的“牡丹仙子”

6月25日,沿著蜿蜒盤旋的山路,記者來到臨潼區小金街道毛灣村。放眼望去,只見山坳里結滿果莢的牡丹,在微風的吹拂下,生機盎然,長勢喜人。

“我2014年開始種植油用牡丹,現在已經發展到了8畝。牡丹產籽后,一畝地凈收入五六百元,年收入4000多元,比種小麥效益翻了一番。靠種植油用牡丹,再加上政府給予的各種幫扶,2016年我就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正在地里忙活的脫貧群眾韓別告訴記者。

作為省級貧困村,毛灣村有154戶51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戶38人。2014年年初,經幫扶單位多次組織外出參觀學習后,村民開始種植油用牡丹,當年便發展了150畝。之后,在各種產業扶持政策的支持下,種植規模不斷加大。目前,毛灣村的油用牡丹種植面積已達1000畝以上。

“你們來得有點晚了,要是早來一個多月,這里到處都是牡丹花,好看得很!”毛灣村村委會主任王蘭州向記者介紹,“我們這里是典型的旱塬地區,以前群眾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靠天吃飯,收入微薄。駐村工作隊到來后,引導群眾逐步轉變思想觀念,引進種植油用牡丹,收入一下子提高了,村民們也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油用牡丹產業在助力當地群眾增收的同時,也帶動了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在小金街道今年舉辦的“春美臨潼·花香小金”主題系列活動中,毛灣村競相綻放的千畝牡丹,引得各地游客紛至沓來。現在,村民們把自己種植的油用牡丹親切地稱為“牡丹仙子”。

“下一步,我們計劃在這里打造一條牡丹溝,發展鄉村旅游和民宿,讓更多的村民從中受益。”毛灣村駐村工作隊隊長閆波說。

炮嶺村種起了“太陽”

6月25日,順著臨潼區小金街道炮嶺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白宏恩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村民屋頂向陽的位置,一排排藍色的光伏電板,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奪目的亮光。村民們稱其為種在屋頂上的“太陽”。

在駐村工作隊進駐之前,炮嶺村以種植傳統農作物小麥、玉米為主,村民收入來源單一,村集體更是缺少收入來源。為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拓寬村集體增收渠道,駐村工作隊利用村集體預留土地,種植銀杏樹400多株。同時,駐村工作隊向村民免費發放5萬多株花椒苗,鼓勵村民大力發展花椒產業。

花椒樹從種植到進入盛果期,大約需要5年時間。如何解決村民短期內無收入的難題,成為炮嶺村駐村工作隊一直思考的問題。“經過調研我們發現,炮嶺村地勢開闊,光照時間長,非常適合發展光伏產業,并且光伏產業一次性投入后,發電壽命可達25年,可以讓村民和村集體長期擁有穩定收入。”白宏恩說。

為此,炮嶺村駐村工作隊多方協調,先后爭取78萬元幫扶資金,在村委會建設了100萬千伏的光伏發電項目。

炮嶺村村委會主任馮偉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村里的這個光伏項目,一年發電量可達12萬千瓦時。按照國家電網電價0.85元計算,一年可為村集體帶來10萬元的收入,25年就能為村集體帶來250萬元的收入,村集體無收入的窘境從此改變。“我們現在正在算賬,村民們很快就能分享到光伏發電項目帶來的收益。”馮偉龍說。

“太陽能光伏電板的安裝,讓我們的村子變得漂亮了,也洋氣了。聽村里的干部說,通過光伏發電項目,我家今年能分到1000元左右。”貧困群眾劉四海高興地說,“現在我不僅享受到了政府的小額信貸和產業扶持政策,村上還給我安排了保潔員的工作,致富更有信心了。”

芋坡村的“丹霞錦雞谷”

6月26日傍晚,記者跟隨臨潼區仁宗街道芋坡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徐鵬來到芋坡村張南幫的赤壁丹崖,只見這里鮮艷的丹紅色土地在夕陽的照耀下五彩斑斕。從高處放眼望去,到處是錯落有致的梯田,層層累疊,被翠峰環抱,風景如詩如畫。

“我家開辦的農家樂,遇到村里搞個啥旅游活動,兩天能掙將近1000多元呢。”芋坡村群眾劉麗紅興奮地對記者說,得益于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她家已于2018年年底順利脫貧。

“我是做旅游這方面工作的。當我發現這里的地貌屬于丹霞地貌時,心想如此神奇的自然景觀,若是發展旅游產業,吸引游客,肯定能為當地群眾帶來收入。”徐鵬說。

說干就干。徐鵬因地制宜,帶領幫扶干部成功挖掘開發了“丹霞錦雞谷、梯田盤山路”的鄉村旅游資源,整修出近4公里的徒步便道,制作了150多塊道路指示牌,并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宣傳推廣。

從2017年12月開始,奇特的丹霞地貌吸引了許多戶外登山隊、自駕游游客、繪畫寫生班、騎行者慕名前來。游客的到來,讓芋坡村的鄉村旅游產業開花結果:農家餐飲和農副產品銷售火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來。

旅游熱帶來的不僅僅是生人多了,當地群眾的生活也隨之一點一點地被改變。農民從傳統農產品的“生產者”轉變為旅游服務產品的“供貨商”,悄然當起了“農”老板。芋坡村張南幫的村民們再也不用帶著野菜、洋槐花、雞蛋、核桃和蔬菜等農副產品,翻山越嶺到10公里外的藍田羊茂山趕集了,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

徐鵬說:“有了旅游產業的帶動,現在村民的土雞蛋、核桃的銷路都不用發愁了。我相信,芋坡村今后的發展會越來越好。”(記者 康傳義 見習記者 趙楊博)

 

 

實習編輯:于婷婷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