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大荔冬棗:群眾致富的“金蛋蛋”

2019-07-22 11:30:38   

大荔縣安仁鎮冬棗交易市場。

    成熟的冬棗。

    游客在冬棗園觀光采摘。    大荔縣小坡村“萬畝有機冬棗基地”。

本報記者 劉曉林 王軍鋒 文/圖 

連片的棗林,連片的大棚,紅綠相間的冬棗壓彎了枝頭,棗農滿面笑容地在園中忙碌著。7月10日,記者在大荔縣安仁鎮、趙渡鎮及范家鎮的冬棗收購點,看到不斷有果農開著三輪車、小貨車涌來,交易現場特別熱鬧。有的外地客商直接在田間地頭設立收購點,各大快遞公司也在街道、公路旁設點營業……大荔冬棗每天通過上百輛貨車運往省內外,覆蓋全國多個大中小城市,并在各大電商平臺銷售。冬棗已成為大荔群眾致富的“金蛋蛋”。 

1 規模種植 打造大荔冬棗品牌 

近年來,大荔縣委、縣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引導當地群眾發展冬棗產業。該縣整合農業、林業、財政、交通、水利、移民、農辦、國土等部門資源,投資2000余萬元在小坡村建設萬畝有機冬棗現代科技產業園,并于2017年投資5000萬元建設中國棗文化博覽園。 

該縣以“中國冬棗第一村”安仁鎮小坡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朝邑鎮、范家鎮、趙家渡,涵蓋15萬畝重點產區,“萬畝棗園”成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產業風景。佇立于萬畝大棚中心的觀景臺上,能看到遠方大棚頂上4個高大的廣告牌,依次噴有“棗贏天下”4個紅色大字。 

大荔冬棗這一區域公用品牌,是舉全縣之力創建的。大荔農民從開始摸索引種冬棗到發展成今天的主導致富產業,歷經了近20年的歷程。“誰砸大荔冬棗的牌子,就砸誰的飯碗。”在大荔冬棗主產區,隨處可見這樣的橫幅。 

該縣制訂了《大荔冬棗區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辦法》和《大荔冬棗區域公用品牌生產技術標準》,堅持“四統一、一加強”的原則,即統一品名、統一標準、統一評估、統一包裝以及加強市場監管。縣果業局與相關部門聯合組成果業品牌市場監管小組,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標準,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市場管理,以果品質量安全監管為核心,確保大荔冬棗持續健康發展。 

大荔縣沙苑邊緣地帶的新禧農場冬棗農場合作社,已經吸收帶動周邊260多戶農民的6000多畝冬棗入社。為了保證冬棗品質,合作社專門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種植技術和方法,定期對成員地里的土壤進行采樣化驗,必須施用有機肥,嚴禁施用催熟、增色激素和任何可能殘留的農藥。同時,合作社也為社員提供統一的冷鏈運輸、銷售、品牌打造等“一條龍”服務。 

合作社負責人張全喜說:“以前種棗都是自己單干,不光市場議價能力弱,冬棗的品質也無法保證,沒有成熟的品牌。”現在,合作社直接與沃爾瑪、家樂福等超市簽訂供貨協議,2018年銷售額達1300萬元,2019年又與中國最大的水果全產業鏈企業佳沃簽訂了2000萬元的供貨合同。 

2 產管結合 推動標準化生產管理 

大荔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冬棗產業發展,為了進一步推動冬棗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縣上成立了紅棗局、果業局等專門管理機構,并設立大荔縣現代果業發展專項資金??h財政每年投入800萬元,重點用于冬棗果品提質增效、標準化示范園建設、技術培訓、果品質量安全追溯、新品種引進、果品宣傳推介、品牌建設、營銷網絡建設等。 

大荔冬棗堅持“產出來”和“管出來”兩手硬。每年銷售旺季,由紅棗局、公安局、司法局、市場監管局、農業執法大隊、農檢中心等部門聯合組成的“冬棗市場治理執法巡查大隊”不定時、不定期對各大交易市場進行突擊檢查,對“摘青上市、曬傷銷售”等有損大荔冬棗品牌形象的產品就地銷毀。 

目前,全縣幾個重要冬棗產區都設立了物流和交易中心,配套設施日漸完善。同時,根據不同產區建設成本、冬棗品類、上市時間等因素,大荔縣陸續出現了雙模大棚、鋼架大棚、春暖試大棚、日光溫室等種植方式,每年從5月末到10月初都有新鮮冬棗上市,超長的成熟期和銷售期有效避免了扎堆上市導致的價格不穩定。每年五六月最早上市的一批冬棗,可以賣到50多元/公斤,一畝二分地的大棚最高有10萬元左右的產值。 

3 科技驅動 提質增效促進增收 

大荔縣范家鎮的史知理經營農資生意已有20年,誠信經營、用心服務贏得鄉親們的信任。他告訴記者,大荔冬棗就是從范家鎮起步的,發展到今天還是依靠不斷地應用新的農業科技成果,如積極引種的新品種、解決生長中的卡脖子難題的新技術和防控病蟲害的新微生物菌劑產品等。 

大荔安仁鎮的瑞豐冬棗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宏義說,今年6月間在自己13畝冬棗田使用GR-3地衣微生物菌劑產品,植株葉子由黃轉綠明顯,后期對凈化果面也有效果。合作社早熟冬棗每公斤6元的價格基本賣完了,30多個農戶準備在冬季用該產品對植株進行灌根處理,期望明年的冬棗賣上更好的價錢。 

大荔冬棗在產業上逐漸呈現出智能化趨勢。大荔縣羌白鎮新穎現代農業產業園負責人霍新穎向記者展示了完全智能化的管控流程:根據作物生長的不同周期,在手機上一鍵啟動自動灌溉程序,比如將時間設定為上午9點到下午4點,這期間每隔一個半小時,就會自動灌溉5分鐘。“以前這一帶生產和管理比較粗放,2013年我返鄉創業,和鄉親們一起建立這個園區,就是要走高科技、純綠色、精細化的發展道路。”霍新穎說,智慧農業是今后發展方向,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冬棗品質,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目前,大荔縣有30多萬人和300余家棗業公司直接參與冬棗產業,種植面積還在以每年3萬~5萬畝的速度遞增,成為中國最大的鮮食冬棗生產基地。大荔冬棗成為G20杭州峰會特供水果,先后獲得“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50強”等稱號。 

2018年底,大荔冬棗種植面積42萬畝,產值達50億元,產品遠銷俄羅斯、加拿大、馬來西亞等15個國家。大荔冬棗成為拉動大荔縣域經濟增長的強勁板塊,成為富民強縣的特色支柱產業。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