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8 10:46:00
本報訊 (記者徐黎明)“‘互聯網+農機’耕種方式如此高效,真讓我們大開眼界!”7月15日,在南昌市新建區現代農業示范園,一架無人機搭載著水稻生長監測儀,在科技人員的操控下飛上藍天,幾分鐘后,整個園區試驗田的高光譜圖像拍攝完成。通過計算機分析,可以了解到園區不同田塊水稻的長勢、肥力水平、產量品質預測等一系列信息。現場觀摩的種糧大戶、農機生產企業負責人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當天,“智能農機助力鄉村振興高層論壇”在南昌縣召開, 專家圍繞農機裝備發展現狀與趨勢、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等問題開展研討。由省農科院農業工程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智能農機新裝備一一亮相,曬場谷物收集機、水稻收獲集捆一體機、水稻秸稈還田起漿機等產品,引起了省內多家農機生產企業的濃厚興趣。
在新建區現代農業示范園,一臺無人駕駛的旋耕機正在水田里耕作,科技人員只憑一部手機就出色地完成了機耕作業。專家介紹,目前,“互聯網+農機”正在推動傳統農機向智能化邁進,大力推廣現代農機裝備和技術,有助于培育一批“互聯網+農機”的新型職業農民,提高江西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提高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