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6 15:46:57
敢給美國農機公司的產品“挑刺”,自己發明生產的農機更接地氣,引來了美國農機專家“上門求教”。創業成功后,不忘鄉親,帶領大伙一起走上致富路。他就是韓波,一位土生土長的新疆沙灣縣金溝河鎮農民。
有發明專利的農機達人
1974年出生的韓波,正巧趕上改革開放農業發展的浪潮,初中畢業后當過修理工,跑過汽車運輸……2003年,在外闖蕩多年的他回到家鄉,研究起了農機具。他是新疆第一位購買美國大型采棉機的農民,自此便開啟了他的農機發明達人之路。2014年,他發現采棉機上沒有消防滅火設施,經過反復琢磨,研制出了一套采棉機自帶消防系統。通過試用效果非常好,最終成為造車廠家的“標配”設計。
韓波說:“我平時看到沒見過的東西就喜歡琢磨,也愛看機械制造、電氣化類的書籍,經常想這些,慢慢就養成了習慣。之前是敢想,后來就嘗試,然后就干了起來。”研發創新一直伴隨著他和合作社的成長,這十年來,韓波和社員們經常針對實際作業情況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失敗了推翻重來,浪費的材料連他自己都記不清了。
他先后研發的“升降式可移動棉花打垛機”等五項發明專利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曾經有多個農機生產廠家找到韓波,希望能將他的發明專利出錢買下來,但被韓波很干脆地拒絕了。他說,這個修磨機造價只有幾千元,比起美國產的大個頭磨床,便宜了十幾萬元,之所以會研發這些,主要還是為了給農民在實際的農業生產過程中,帶來更多的實惠和方便。
不忘鄉親的致富引路人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這是韓波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2011年,韓波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更覺得自己責任重了,他將周邊懂機械的村民吸納到合作社,并無償傳授農機技藝,提供80個崗位,每年工資收入四五萬元。陳剛是金溝河鎮宋圣宮村村民,農閑時的他會到宏基合作社打工,既能掙到零花錢,又能學到技術,一舉兩得。
作為一個遠近聞名的能人,韓波是個有眾多鄉土粉絲的“大咖”,2018年,韓波在宋圣宮村牽頭成立宏基土地股份合作社,吸納本地240余戶村民參與,共有6000余畝土地入股經營,當年實現畝均分紅1000余元。合作社還在全縣試點共贏制精準農業34000畝,受益群眾481戶,掀開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新篇章。
韓波說:“只有奮斗的人生才能稱得上是幸福的人生,我感覺最幸福的就是在我們的分紅大會上,給社員們分紅,把現金堆在桌子上,大家喜氣洋洋的,他幾萬你幾萬領錢的時候。當我看到大家的笑容,一種成就感和獲得感就涌上心頭,老百姓對我的期望和鼓勵,讓我更有動力去做好這些事。”
思路超前的發展領軍人
他發展思路超前,2016年3月,韓波牽頭聯合沙灣縣鑫業、鐵牛、康旺4家農機合作社和雙泉、瑞祥2家農業合作社成立聯合社抱團發展闖市場,先后斥資2000多萬元購置超大功率拖拉機、等離子噴藥機、打包采棉機、深松機、智能精準配肥機和衛星導航自動駕駛系統等智能化、信息化農機裝備,填補了全疆乃至全國空白。
依托衛星導航精準作業,韓波的農機合作社聯合社很快就完成了2019年的棉花播種工作。同時,聯合社對所有播種機具加裝全程監控系統,用戶在家中通過手機就可以對種植全程實時監管,保證了耕作質量。韓波驕傲的說:“我們的作業質量、作業面積、還有作業速度和效率都非常高,重點是作業質量也特別好,不存在夾地、重疊、漏地的現象,解決了以前最頭痛的問題。”
針對現代農業發展中的環保、土地板結等問題,韓波也有長遠的思考并付諸了實際行動,2018年,他的合作社承接了全縣50萬畝耕地的深松深耕任務。他還改造了殘膜回收設備,直接將回收的殘膜加工成顆粒,送到滴灌帶廠加工成滴灌帶,實現了廢物的循環利用,根治了白色污染。
面對今后的發展,韓波信心滿滿。他正在建立從選種、種植、農機服務到采收、加工的農業生產循環鏈,努力研究打破目前農田成本降無可降的“疑難雜癥”,積極為廣大農民群眾創造新的增收致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