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4 15:10:00
鳳凰不落無寶之地。
去年以來,楊凌示范區奮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招商引資工作跑出加速度。短短一年多時間,阿里巴巴、京東、綠地、富春如意倉、先正達、華為數谷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戶或簽約開展合作,世界500強中國化工集團先正達種業育種技術中心項目一期總投資5000萬美元,目前正在全力開展試驗中心建設。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落戶楊凌的美暢新材料有限公司,僅用了三年時間,就以67.5億市場的估值,成為陜西首家獨角獸企業。
據統計,今年1-6月份,楊凌示范區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989戶(自貿區235戶),同比增長13.66%。注冊資本總計41.5064億元,從業人員6174人;其中各類企業745戶(自貿區209戶)、個體工商戶1233戶(自貿區23戶)、農民專業合作社11戶(自貿區內3戶)。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分別同比增長13.05%和14.48%。這組數據足以說明,楊凌示范區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的虹吸效應正在顯現。
優化營商環境 讓高質量發展更具“軟實力”
企業是市場主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有利于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發展。以往3個工作日才能領到營業執照,現在可以當場領取;以往2天時間才能刻好的公章,如今30分鐘立等可取;以往銀行開戶許可需要4個工作日,現在壓縮到1個工作日……
去年以來,示范區各級各部門以金牌“店小二”的姿態和五星級服務,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全力服務企業創新創業,為市場主體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土壤。
俗話說“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營商環境好,企業才能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春江水暖企先知”,企業和企業家對營商環境的感知最敏銳、也最深刻。楊凌雨農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張超對此感慨萬分,“從業務咨詢、名稱核準、設立申請、受理審查到領取執照僅僅花了1小時,這是示范區推行‘最多跑一次’清單以來,帶給企業的最大紅利。”張超說,他要為楊凌熱情細致的服務和高效率的辦事流程點贊。
事實上,企業的點贊是對楊凌營商環境的肯定和認可,用便捷辦事的“楊凌速度”換來成長發展的“優越空間”,楊凌示范區在改革層面行穩致遠……
改革企業名稱登記制度,實現申請人網上自主起名、自主查重、系統自動比對和自動核名;持續推進登記注冊便利化,全面推進“多證合一”改革,降低市場主體創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讓市場主體準入更加快捷有效……
一系列改革舉措,以提升行政效率換取企業活力。優化提升營商環境,讓楊凌示范區經濟社會發展有了更強勁的動力。
抓好招商引資 打造全產業鏈發展集群
營商環境的優化,迎來招商引資的高潮。隨著招商引資的深入推進,一大批企業紛沓而至,推動楊凌經濟社會發展邁向更深層級。
“高精尖”項目促進創新驅動發展。富春控股集團投資8億元的網營物聯智慧城市供應鏈中心項目(簡稱“如意倉”項目)已順利落地并進場施工;世界500強綠地集團總投資100億元的綠地世界城項目更是實現了當月簽約、當季開工;楊凌示范區與阿里巴巴在杭州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聯手著力打造“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典范;第四屆絲博會期間,與華為控股成功簽約,共建中國農業數谷;與京東達成合作,共推數字農業發展;先正達落戶楊凌,建設種業育種技術中心……“高精尖”項目不僅帶動即期投資快速增長,而且建成后還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續不斷的動力。尤其是先正達落戶楊凌,將會進一步推動楊凌區校融合、科研創新、招商引資、人才引進等多領域實現飛躍發展,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示范區升級版提供了新動能。
大項目推動產業提質升級。近年來,楊凌示范區著眼于“招大引強”,不斷優化招商引資工作體制機制,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力量,引進了一批好企業,大項目。楊凌富海工業園、楊凌農產品加工貿易示范園企業加速器、楊凌種子產業園等一批專業園區已經投入使用,楊凌雙創街區、國際企業社區等一批企業孵化正在加快建設,專業園區在項目承載和產業聚集的作用發揮更加明顯。同時,以服務履行國家使命和推動地方發展的產業需求為主線,圍繞八大主導特色產業進行有針對性招商,特別重點關注現代農業(種業)、鄉村振興、智慧農業(農業數谷)和基礎教育項目、高端文化娛樂綜合體項目等,對示范區補全產業短板、加速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深化“放管服”改革 激發經濟新活力
全力打破“信息孤島”,促進數據資源互聯共享,加快推進群眾辦事“零跑腿”……去年以來,示范區把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突破口,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技術性手段,讓企業和群眾享受到五星級政務服務。
不久前,楊凌的楊女士在辦理營業執照過程中,真切體會到了辦照全程“無紙化”的便捷。從手機填寫資料到拿到營業執照,楊女士只用了短短一個半小時,“填寫頁面非常簡單,每一步都有提示,實在不懂的,給工作人員打個招呼,從前到后幫你順利辦結,全程電子化真的很方便。”楊女士談到辦照一事,無不自豪地說。
統一網上受理、全程網辦、零跑路、不見面……楊凌示范區以“互聯網+”為抓手,著力優化提升政務服務,讓信息和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和企業少跑腿,不斷增強群眾和企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去年11月,楊凌示范區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上線運行,農業、發改、環保、住建等1335項政務服務事項可全部上線辦理。在線預審、在線受理,網上查驗……這一系列流程只需要審批人員通過政務服務管理平臺就可實現,行政許可服務等事項的網上可辦率均達到100%。
一網通辦、只進一門、只跑一次,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通過楊凌示范區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群眾和企業能網上預約、網上申報、網上提交辦理材料、網上預審、在線查詢辦事指南、查詢辦理進度,暢享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的便捷感。
重商親商 讓楊凌成為企業發展樂土
制度和政策讓‘育商聚商’有了土壤。重商親商才能讓企業在楊凌有更多獲得感和歸屬感。
陜西郝其軍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血液病藥物研究、生產、銷售和醫療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高科技制藥企業。公司成立至今二十多年來,與楊凌示范區共同成長、協同發展,為楊凌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力量,一直穩居楊凌示范區利稅大戶行列。楊凌問需于企、服務于企,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為區內老牌企注入了發展新動能,這也讓公司總經理郝彬備感振奮:“前不久,示范區稅務局來企業宣講企業所得稅減稅降費相關政策,實地了解企業的具體需求,解決企業實際存在的困難,面對面、心交心的親商態度和真誠服務,讓我很感動。”郝彬說,公司會始終在楊凌優越的營商環境中成長,一如既往地支持楊凌發展,努力創造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示范區的經濟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我們企業和楊凌設立國家級農業高新產業示范區一同成長,二十多年來,公司在示范區的發展帶動下經濟效益和品牌形象不斷攀升,尤其是去年以來,示范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僅把相關政策送上門,而且更加關懷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這些做法特別提振我們的信心和底氣。”楊凌東科制藥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楊凌營商環境的優化對凸顯楊凌地域優勢、農業自貿區優勢等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公司也將以此為契機,借力政策優勢,扎實抓好安全生產,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努力成為楊凌示范區生物醫藥企業的一張新名片。
良好的營商環境能引進企業、留住企業、穩住企業;而企業的良好發展也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何況像陜西郝其軍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楊凌東科制藥有限公司等一批示范區重點老牌企業,它們與楊凌示范區同生共長、共同輝煌。
在楊凌,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機關工作人員,在處理好與客商“親”“清”關系的同時,心系項目建設、情牽企業發展,走到施工一線,走到企業現場,幫助企業解決規劃、開工、建設、設備安裝和生產經營中遇到的用地、用水、用電、用氣、用工和融資等問題。同時,楊凌示范區還通過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嚴格落實降成本各項措施、建設創新載體等多項措施,全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從多個維度對民營企業的發展給予精準幫扶。
可以預見,未來,只要楊凌示范區繼續以營商環境指標提升為抓手,以市場主體感受為評判標準,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不斷增強城市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楊凌提質升級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定會實現!(楊耀軍 侯勃)
編輯:任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