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4 09:36:00
巫山縣曲尺鄉,柑橘樹映襯下的秀美長江。
三峽重慶庫區的柑橘樹,在綠了庫區兩岸山坡的同時,也為130余萬戶農民帶來增收致富的門路。在面臨國內外各種柑橘“擠壓”的壓力下,重慶也在不斷思索:怎樣才能讓重慶柑橘賣得更遠、賣得更快、賣得更好?
在日前舉辦的“2019·三峽柑橘國際交易會”上,三峽柑橘產業聯盟成立,倡議要“共建三峽柑橘銷售平臺,共育三峽柑橘區域公用品牌。”其中,作為抱團發展的核心,共同培育柑橘公共區域品牌再次被提上日程。
品牌升級是必由之路
走進“2019·三峽柑橘國際交易會”,各區縣都在賣力吆喝著自己的柑橘。筆者留意到,目前使用頻率較高的品牌是奉節的“奉節臍橙”,巫山的“巫山柑橘”,忠縣的“忠橙”……在意識到集中力量做大品牌的好處后,大家都以區縣為單位發展區域公用品牌。
其實,早在2010年,重慶市就發展過第一個市級的柑橘區域公用品牌——“重慶柑橘”。
“柑橘可以分為甜橙、寬皮橘、柚等很多個種類,每個種類下面又可以細分為多個品種。”一個區域公用品牌統攬近百個品種難度較大,因此,該市去年又決定推出重慶柑橘區域公用品牌的2.0版本。
這個“升級版”以“合并同類項”為基本思路,將同一生態區的同種類柑橘進行整合:臍橙中,以名氣最響亮的奉節臍橙領頭,奉節、巫山、云陽、開州的臍橙統一使用“奉節臍橙”品牌;血橙中,以表現最優異、目前市場認可度較高的萬州“玫瑰香橙”為領頭羊,統領開州、云陽、忠縣的血橙品牌……
抱團做大市場
“抱團才能過冬”,已成了庫區各區縣的共識。
據統計,2017年中國柑橘產量達到3800萬噸,進口柑橘400多萬噸。從均量來看,中國人均消費柑橘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從三峽庫區來看,又面臨著“不多”又“不少”的尷尬。以普通中熟臍橙為例,產量約74.7萬噸,僅靠西南地區難以“消化”。但同期成熟的贛南臍橙,產量接近200萬噸,市場占有率直接碾壓三峽庫區。
“贛南臍橙是江西南部18個區縣共同打造的區域公用品牌,因此才造就了‘巨無霸’的體量;重慶三峽庫區各區縣則各自為政。”湖南農業大學教授鄧子牛說。
而市場早已做出了“區域公用品牌”的選擇。一位經銷商表示,在重慶市內銷售時,各區縣都在打各自的區域公用品牌,可一旦出了重慶,不少經銷商就統一打上“奉節臍橙”的牌子。
“這些臍橙往往達不到奉節臍橙的品質要求。”奉節縣臍橙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肖功勛無奈地說,每年縣里都由工商、公安、農業等部門組成執法隊設卡攔截,并到主城一些批發市場“打假”,但還是屢禁不絕。關鍵還是要做大自己的品牌,才能以良驅劣。
“如果能在奉節臍橙這棵‘樹’下歇涼,我們每年至少可以騰出1/3的精力來抓種植品質的提升。”巫山縣渝特果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唐良煥說。“抱團才能過冬”,已成了庫區據統計,2017年中國柑橘產量
多措并舉破難題
不抱團,“過冬”難;要抱團,卻面臨著更現實的三大困難:意識、標準、監管。
對于實施區域公用品牌的種種困難,華中農業大學教授祁春節認為可以借鑒國內外的案例“破解”:成立有緊密聯接的產業協會或企業作為載體,共同組建面向全國柑橘市場的營銷體系。他認為,其中產業協會或企業集團作為載體,要充分發揮自身在市場經濟中的專業性和靈活性,通過共同營銷,以獲得更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占有率;政府不能直接插手市場運營中的事務,只能做規劃藍圖和提供政策服務;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識和技能,為前兩者提供智力支撐。
“要打響區域公用品牌,還必須規范合作組織的利潤分配機制。”巫山縣果品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黃明表示,通過緊密而又科學的利益連接機制,使種植者、營銷者都有合理利潤,各區縣的柑橘產業也能獲得健康發展。
“在推行區域公用品牌的過程中,政府的監督與管理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特經處處長洪國偉說。由于這種品牌的獨特性,相關管理部門要首先實現聯合,出臺相關政策和處罰措施,并在運營中嚴格執行,以形成“共享品牌,共同愛護”的氛圍,讓區域公用品牌能持續、健康推行,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群眾的“金山銀山”。 (羅蕓)
來源:農業科技報
編輯:任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