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3 08:37:00
采訪團采訪李仕明(右一)
掃碼看視頻
農業科技報社全媒體記者 胡小衛 蘇洪照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位于成都市西北部,是著名的“盆景之鄉”。
造型精美的花卉綠植產品,有的是花瓶樣子,有的是門廊模樣,有的氣派挺拔,有的精巧可愛……茂密蔥蘢的盆栽和綠植一步一景,讓人應接不暇。
6月7日,2019走出楊凌看示范全媒體采訪團走進位于郫都區的成都市眾鑫丹桂苗木專業合作社,了解楊凌和錦城的這份“綠色情緣”。
引進來為產業發展“錦上添花”
“合作社的成立和楊凌農高會息息相關。”眾鑫丹桂苗木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仕明一見到采訪團便這樣說道。
2015年,李仕明第一次參加楊凌農高會。他當時的感受就是應有盡有,目不暇接。“全國涉農相關企業、合作社、科研機構參展,新技術學也學不完,新品種哪個都感興趣。好幾個展館,感覺轉也轉不完。”
從此,李仕明就成了農高會的常客,從那時起,每年的農高會他都沒有落下。
2017年,在農高會考察后,李仕明認準了苗木花卉的發展前景,在當地花卉苗木產業基礎上,集合當地苗木種植散戶,抱團發展,于當年成立了眾鑫丹桂苗木專業合作社。
經過幾年發展,如今,該合作社共有花卉綠植3萬余畝,從業人員200余人,產品主要有:花卉、苗木、川派盆景、工藝品、花瓶、花柱、牌坊等,年銷售額達億元。在郫都區,該合作社規模和產值都是數一數二。
對李仕明來說,農高會不只是一場科技盛會,更是他啟發思路,尋找優良品種的“寶庫”。
走出去通過“楊凌通道”走向世界
引進品種和技術,啟發思路,是李仕明在農高會上的收獲,但他從農高會上受益的遠不止這些。
“市場有拓展,品牌有提升,產品好銷售。”這是李仕明多年來堅持參加農高會另外的原因。
“通過農高會,我們與楊凌周邊的周至縣達成協議,銷售出了200萬株的苗木產品。”李仕明說。
這一點,合作社監事查文元也深有感觸。“借助農高會,我們的人氣確實增加了,在每年的農高會展位上,我們總能與全國各地的企業、合作社達成合作意向。”查文元說。
“國內的苗木市場已接近飽和,下一步,我們的計劃是將產品出口到歐洲市場,在這方面,楊凌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和門戶。”李仕明說,楊凌是全國唯一的農業自貿片區,在農產品出口、出口退稅等方面有著先天優勢。合作社將繼續深化與楊凌的合作,通過楊凌這個窗口,讓“盆景之鄉”的苗木花卉走向世界各地,借助“楊凌通道”打通郫都區與世界的“綠色橋梁。”
實習編輯:張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