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1 09:07:10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大數據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漸融入到社會各行各業當中。其中也包括扶貧領域。不少地方通過構建大數據平臺,利用數據分析準確把握貧困人口分布、結構、發展變化,并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發展特色產業、公益扶貧、教育扶貧等。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徐春暉淺析大數據給精準扶貧帶來的變化。
徐春暉:先來關注一個利用大數據實現“智慧扶貧”的案例。在重慶的一個鄉鎮,當地領導干部制定了一套脫貧攻堅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一本一校兩系統”和“一端一碼兩平臺”,提升智慧扶貧的水平。
記錄臺賬本、鄉村扶貧網校、農產品溯源系統……進入這個系統可以看到,無論是扶貧干部走訪,還是個人工作日志都一目了然。同時,手機端“美麗天元”APP服務器數據和手機同步共享,干部群眾可以全時段進入系統瀏覽和錄入數據,實現全鄉扶貧信息掌上通。
此外,當地的村委會辦公室都設有一塊觸摸顯示屏。這塊觸摸顯示屏除了對相關政策法規、脫貧動態等實現定點展示,全鄉廣大干部群眾還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實現信息的采集、查詢和全鄉扶貧數據的動態管理。
最受大家歡迎的,是每位貧困戶的大門前都張貼了幾個二維碼,除了精準扶貧碼,還有農產品溯源系統,實現了當地的農產品“一品一碼”。通過手機掃描農產品溯源二維碼,馬上就可以知道農產品的產地、生產農戶,以及某個農產品的特點等,保障了農產品的質量追溯,提升了當地農產品競爭力。當地的很多貧困戶,就是通過產品溯源二維碼,將自己家種植的天麻、核桃等農產品順利銷售出去,實現了脫貧致富。
由此來看,大數據已經成為一些貧困地區農業增值、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尤其是通過大數據實現扶貧與電子商務的深度融合,促使貧困人口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在這種背景下,大型電商進農村有其積極的意義:在海量數據支持下,建成鄉鎮電商服務站,建設各類網店,形成“一店帶多戶”“一店帶一村”和“一店帶多村”的電商扶貧模式,一端是日益上升的需求方,一端是急需精準流量宣傳的貧困地區,通過大數據實現“精準對接”,進而實現精準扶貧。
大數據產業在帶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也為破解脫貧攻堅的難題提供了新的路徑。利用大數據技術能夠有效解決精準施策、資源整合、監督管理等問題。同時,利用大數據還可以推進農村電商交易平臺全覆蓋,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通過電商交易數據,分析掌握市場對農特產品的需求;在社會扶貧方面,可以通過搭建社會扶貧大數據平臺,促進社會扶貧供給與貧困人口幫扶需求無縫對接,讓幫扶更有針對性和適配性。
實習編輯:張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