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四川西充:“振興號角”引領鄉村蝶變

2019-05-31 08:51:51   

產業興,則鄉村活。四川省西充縣堅持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通過探索農民“土地入股、現金入股、資產入股產業園區”三種模式,把分散的小農戶培育成產業鏈上的“小股民”,最大限度地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為了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西充縣大力實施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農村道路暢通率達90%;在農村實施道路硬化、路燈亮化、道路綠化等惠民工程的同時,對農村房前屋后綠化美化,對自然村落增綠補綠,初步形成了“林繞村、村環林”的立體綠化景觀。

農業生產綠色高效,三次產業融合發展,農村改革穩步推進,鄉村環境生態宜居……西充縣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吹響鄉村振興戰略的號角,這片廣袤的田野,正悄然發生著美麗蝶變。

發展產業筑牢鄉村振興基礎

驅車前往古樓鎮,蔥郁的桃樹、蜿蜒的鄉村道路和白墻青瓦的農家房舍,共同構成一幅充滿活力的鄉村畫卷。這里是西充縣“百公里百村香桃產業帶”,覆蓋太平、古樓、金源、李橋等10個鄉鎮130個村,長110公里,總面積達10萬畝。

據了解,為興旺鄉村產業,該縣規劃建設了義興—鳳鳴鄉村振興示范帶、西順嘉沿線鄉村振興示范帶、金(泉)太(平)線鄉村振興示范帶、古樓—金源鄉村振興示范區、龍灘河鄉村振興示范區和青龍湖鄉村振興示范區。

該縣以“東桃、西橙、南薯、北禽、中糧油”為布局,建成現代農業示范基地35萬畝、萬畝億元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園12個;建成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100個、面積17.3萬畝,其中11.3萬畝基地、5大類100個品種通過有機認證,有機農業及其關聯產業年產值增至30億元,全縣近10萬人吃起了“有機飯”。

為深度挖掘有機農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該縣正在加快建設川東北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園,計劃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

隨著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其生產、生態、景觀、文化傳承中蘊藏著的潛在價值也被充分挖掘激活,蘊含鄉愁情結的農事體驗、農耕文化尋繹、田園風光品味成為了鄉村旅游產品。位于古樓鎮桃文化博覽園,園中亭臺樓閣、湖潭水景、桃林蔥郁,吸引游客漫步其間。

隨著一個個鄉村美景被串珠成鏈、連線成片,西充廣袤農村正在變成大公園。該縣以“春賞花、夏品果、秋運動、冬養生”鄉村旅游主題,接二連三地舉辦鄉村旅游節慶活動,鄉村旅游在當地風生水起。據統計,僅在七屆桃花節中,該縣就接待游客達2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7億元。鄉村旅游業已成為西充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深化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過去,我們村的農業種植零散、管理粗放,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土地撂荒嚴重。2013年,人均純收入僅5000余元,低于全縣平均水平。”談起2014年以前的雙鳳鎮跳蹬河村,村黨支部書記胡江很是感慨。現在,該村變分散經營為規模經營,提高土地經營效益,村民自發成立合作社,以土地、勞動力和現金等入股,把撂荒地變為豐收的果園。

“我們集中1150畝土地統一規劃產業,在全縣第一個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不僅有保底的土地租金收入,還可以在合作社上班掙錢,盈利后還能分紅。”胡江說。

通過吸納農戶分散資金150萬元、勞務股金16萬元,部分貧困戶通過“扶貧特惠資金”入社發展,按照供種、供肥、供藥、指導、銷售“五統一”模式,實行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經營,并聯動發展賞花、采果、游園等民宿經濟,蹚出一條農旅融合發展之路。

該村共建成標準化香桃園300畝、晚熟柑橘320畝,建成2000平方米的“跳蹬河山莊”,村民僅在園區務工每年收入達70萬元。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萬元。

古樓鎮過江樓村,該村以脫貧奔康產業園為載體,以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方向,依托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由村黨支部牽頭,把土地入股盈利部分進行分紅,采取當年行情議價、動態調整土地租金的方式,按程序規范流轉到合作社。

據統計,截至目前,西充縣共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931個、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1600余戶,全縣4.5萬戶農戶參與現代農業發展,戶均年增收2萬元。

美化環境讓鄉村生態文明宜居

走進西充縣鳳鳴鎮雙龍橋村,只見青山延綿起伏、溪水蜿蜒流淌、道路四通八達、產業園一片連著一片,綠水青山間一棟棟穿斗小青瓦、白墻坡屋頂的川東北民居錯落有致地坐落在花紅柳綠之間。

雙龍橋村不僅是西充大地上的一道美麗風景,也是振興鄉村建設美麗新農村的典范。該村在充分保留生態田園風光和鄉村庭院特色的同時,把產業發展、園區建設和旅游文化有機結合,新村處處呈現著“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景象。

據統計,目前西充縣已建成新農村綜合體5個、新村聚居點93個,改造提升舊村落155個,創建省級幸福美麗新村60個。鳳鳴雙龍橋村被評為全國宜居村莊。

在實現生態宜居的同時,西充縣把規范完善村規民約作為推進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工作方向,引導群眾養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和勤儉持家等好習慣,通過推薦評選身邊的文明典型和致富能手等活動,營造出鄉村道德文明的良好風尚。

為引導廣大家庭崇尚文明新風、樹立良好家風、推動移風易俗,該縣集中開展“百善孝為先”主題教育,廣泛開展身邊好人、“十大孝星”“好婆婆、好媳婦”和“最美家庭”等評選,以身邊典型帶動文明新風,傳播正能量,以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如今,在西充廣袤的鄉村大地,發生變化的不僅僅是生產的方式、收入的增加、生活的向好、環境的美化,更是健康、文明、向上的社會風尚正在形成。(李同周   李傳君)

 

實習編輯:張小倩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