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7 10:34:06
如何在前茬作物收獲后不做任何秸稈收集移出和耕整地處理的“全秸硬茬地”實現一次下田播好下茬作物,在俄羅斯也需求日趨迫切,近日,江蘇省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成員陳有慶、魏海、邵文奎在團隊首席胡志超研究員統籌指導下,協同成果受讓企業黑龍江北大荒眾榮農機有限公司赴俄羅斯遠東地區比羅比詹市開展全秸硬茬地高質順暢機播技術示范應用。
為破解傳統免耕播種設備在“全秸硬茬地”作業存在的掛秸壅堵和架種、晾種難題,實現全秸硬茬地高質順暢播種,胡志超研究員帶領團隊通過持續攻關,發明了“碎秸整體均覆”、“碎秸覆還調控”、“碎秸行間集覆”三種全秸硬茬地機械化播種技術,創制出全秸硬茬地小麥、玉米、花生播種系列技術設備,已在我國十多個省份獲得示范應用。
此次俄羅斯遠東地區示范應用重點是在前茬水稻全秸硬茬地,應用碎秸行間集覆播種技術播種水稻(旱播)的適應性、作業順暢性和播種質量等。碎秸行間集覆播種技術裝備可在全秸硬茬地一次完成“秸稈粉碎、種帶清秸、行間覆秸、施肥播種”作業,在整體粉碎作業幅寬內秸稈的同時,將碎秸按種植農藝需求有序規整成條鋪放于行間,在“潔凈”的無秸稈障礙的(寬幅)種帶上完成施肥播種。
示范應用表明,碎秸行間集覆水稻(旱播)播種技術可滿足俄羅斯比羅比詹市水稻(旱播)播種農藝要求和作業工況;徹底破除了因秸稈阻滯造成的掛秸壅堵和秸稈阻隔造成的架種、晾種難題,實現了水稻全秸硬茬地高質順暢機播作業,有助于減少當地秸稈焚燒現象。
比羅比詹市是俄羅斯遠東區南部城市,由附近的比拉河和比詹河而得名。該地區地廣人稀,土地廣袤肥沃,屬季風氣候帶,7月平均氣溫18℃至21℃,年降水量500-700mm,特別適合大豆、馬鈴薯、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生長,是俄羅斯主要農業區。
此次示范應用將有助于國產自主科研成果產品走出國門,進一步打開俄羅斯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國際農機市場,從而提高我國農機裝備制造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
黑龍江農墾科學院原院長、墾區保護性耕作首席專家馬守義研究員提供農藝指導,并全程參加了此次示范應用活動,他對該技術給予了高度認可,希望來年能進一步加大示范應用規模,使更多農業生產經營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