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讓中國碗,盛滿中國糧”

——2019年陜西省優質小麥產業峰會暨優質小麥“西農511”品種展示會召開

2019-05-13 18:11:00   

農業科技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朝輝 實習記者 郭媛媛

為加強陜西省優質小麥生產基地保護和建設工作,開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全省優質小麥產業健康快速發展。5月11日,以“創新發展,優質高效”為主題的2019年陜西省優質小麥產業峰會暨優質小麥西農511品種展示會在陜西省華陰市舉行。行業專家學者及政府農業部門、種子管理部門、小麥種植收貯加工、經營服務領域共200多人參加了峰會。

 

 

“讓中國碗,盛滿中國糧”

       陜西關中地區位于黃淮麥區的西部,是我國東、西、南、北麥區的交匯地帶,小麥飽受條銹病、稈銹病、赤霉病、白粉病、根腐病、葉枯病等主要病害侵害。特殊的自然條件,讓關中地區的小麥平添了多重考驗,也讓小麥品種選育更加注重抗性。

       “我校的小麥育種,尤其是優質小麥育種,一直走在國內和世界的前列。”峰會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說,自建校以來,學校自主選育的“碧螞1號”“小偃6號”“小偃22”等小麥品種,是陜西省小麥種植七次大范圍更新換代的主栽品種。“優質、多抗”一直是西農大小麥品種的突出優勢和特色,建議高校、種子生產企業、小麥種植企業、糧食收購加工企業攜起手來,積極創新,把西農大創新品種生產的糧食裝在中國人民的飯碗里,讓中國人民的飯碗牢牢的端在我們自己的手里。

      十九大以后,倡導的發展綠色農業,綠色農業生產理念要落實到實際生產當中,綠色農業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實現綠色農業,種業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中國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告訴記者,小麥品種,不僅要高產、還要優質,要符合人們對生活需求,那么在環境生長過程中,提倡盡量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充分發揮品種自身的作用,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農業綠色可持續的發展。“西農511”小麥品種,在西農育種的傳統基礎上,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適合于綠色發展的目標,產量、品質、抗性都是比較高的。目前,西農大所培育的品種在國家種質資源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也充分展示了楊凌農業科技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

力促種業發展  打造種業“中國芯”

種子是農業生產中無可替代的“芯片”。優良品種是最重要的科技載體,是增加農作物產量、提高農產品品質、豐富農產品種類的內在條件,是農業產業鏈條、農產品價值鏈條的起點。“‘西農511’的成功培育正適應了當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適應了市場的需求。”陜西省農業農村廳種植處副處長吳金亮說,“糧食下一步的出路就是規模化經營,政府從政策方面引導,種植戶跟隨市場變化,共同推進和加快良種的推廣和使用。”

自成功培育以來,“西農511”推廣勢頭強勁,已推廣到陜西、河南、安徽、江蘇等地,已躋身通過國家審定的三個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之一。其穩產特性,更是對穩定黃淮區小麥產量起到了關鍵作用。

 

“‘西農511’是去年通過國審的小麥新品種,有三個顯著優點:主要品質指標達到國家強筋標準;綜合抗性好,高抗條銹病、赤霉病、抗逆性好(抗倒春寒)、節水性好、抗倒性好;適應性強。”“西農511”小麥育種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吉萬全告訴記者,“西農511”優質小麥新品種經受住了2016年小麥赤霉病、2017年小麥條銹病以及2018年倒春寒的惡劣氣候和生產條件的嚴峻考驗,從眾多小麥品種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優質、多抗”的“西農特色”品種的杰出代表,有望成為小麥轉型升級更新換代主導品種。

農業提質增效  農民增產增收 

“去年,我種了2000多畝的‘西農511’小麥品種,銷售的時候,比市場上的其他品種每斤貴1毛5呢。每斤貴1毛5是個什么概念?一畝地產1000斤糧食,總共產200萬斤糧食,每斤貴1毛5,下來就能多賣30萬元。”在隨后的觀摩現場,小麥種植大戶、渭南北洛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永紅興奮的告訴記者,在同等氣候條件下,管理水平一樣,西農511這幾年產量都是相對比較好的。

       張永紅介紹說,自己已經連續種了三年,2017年,抱著試試的態度,只種了300畝,綜合評判小麥管理和產量后,決定第二年繼續種植,并且擴大種植面積。于是,2018年種了2000畝,經受住了倒春寒的惡劣氣候和生產條件的嚴峻考驗。今年自己種植了4000多畝,加上周邊的種植大戶,當地大概種了7000畝。對于今年的收成,張永紅信心滿滿。

“為了切實解決小麥優質不優價的問題,我們專門制定了一個優質小麥生產標準,叫‘五統一’,統一品種、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收獲、統一收購,單品單收,使它提升價值。”陜西大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卜建軍向記者介紹說。

     卜建軍告訴記者,在具體的生產中,公司采取“雙減雙增”的方法,減投入,減風險,增產量,增收入,真正做到綠色有效。以華陰為例,以前每畝地的小麥播種量是40斤,通過技術手段,采用“西農511”小麥新品種,使播種量降到了每畝地20斤。氮肥的后移,病蟲害的早監測早預防,讓農戶最少達到每畝增加200塊錢的產值。

      “加工企業+收儲企業+大唐種業+合作社+農戶”的配套產業模式,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每一方都是利益即得者。通過發揮大唐種業的推廣優勢,把農戶和楊凌的科研成果緊緊地聯系和凝結起來,讓幾方都達成一個共享共贏的局面,將有力推動陜西省優質小麥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持續提高產品品質,穩定增加產業效益,切實保障國家糧食生產安全,助力供給側改革,踐行鄉村振興戰略。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