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30 09:53:00
工作人員篩選拍攝的病蟲害照片工作人員篩選拍攝的病蟲害照片
發現農作物生了病,只需拍張照片上傳到APP,3秒鐘就能鑒別病蟲害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這一智能項目如今已讓山東平度不少農戶受益。
得益于由數百萬張病蟲害照片建立起的數據庫,該APP將能識別并解決4000多種果蔬、大田等作物的病蟲害。而研發出這一智能植保APP的智慧農業項目,盡管才運轉一年時間,產值卻已接近5億元。
數百萬張照片做支撐 識別4000多種病蟲害
“下載了這個APP之后,很快就確定了葡萄生病的原因,精準施藥解決了問題。”去年葡萄收獲季,平度市大澤山鎮葡萄種植戶昌云軍在為葡萄病害發愁時,經人介紹,用上了該市普惠三農智慧農業項目研發的人工智能植保APP,對病害及時作出了有效處置,200畝葡萄園的收成比往年還增加了兩成。
昌云軍所說的普惠三農智慧農業項目“誕生”于平度市鳳臺街道山水云創新工場。筆者近日來到這里探訪時,工作人員正忙著對前期拍攝的病蟲害照片進行篩選,隨著照片快速跳過,成像模糊、角度重復等的照片均被剔除。
“這些蘋果樹病蟲害照片,都是我們拿著相機到果園里采集的第一手資料。”當地農業局委派到該項目指導建設病蟲害數據庫的高級農藝師崔漢亮告訴筆者,要想迅速識別一種病蟲害,大約需要500張照片佐證特征,需涵蓋病蟲害的不同角度、不同發展時期以及病蟲的不同發育時期等,因此,強大的數據庫成為這一植保APP的重要支撐。
目前,該項目掌握資料照片300多萬張,可覆蓋果蔬、大田作物4000余種病蟲害,還聘請了青島農業大學、煙臺農科院等高校專家逐項給出解決方案。
遠隔千里傳張照片 3秒給出解決方案
在農業領域應用人工智能化科技,無疑是一場新的農業技術革命。據普惠三農智慧農業項目工作人員介紹,他們開發的植保APP能對植物病蟲害進行識別防治及預報,配備的物聯網監控系統可對農業生產現場環境指數實時監測展示、自動報警提醒,同時實現遠程自動控制生產現場的灌溉、通風、降溫、增溫等。
“運用這些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準確應對病蟲害,給植物提供科學的生長環境,還可以遠程控制生產現場。”該項目總經理代勤海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植保APP成了農業專家的“眼睛”,即便遠隔千里,也可以實現病害快速診斷。
“農戶下載APP后,如果發現作物病蟲害,可以第一時間拍照上傳,數據庫會在3秒內精準提取出相應方案給農戶,包括介紹這是什么病、要用多大濃度藥、去哪兒購買等信息,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農戶病急亂投醫,實現精準了解病蟲害,防止用錯藥、過度用藥。”該項目采集總監姜升國稱,同時,他們還與當地的實體農資經銷商進行了線下合作,為區域內最近的農戶提供服務。
據了解,除了及時診斷病蟲害,植保APP還能通過物聯網全程監控農作物從種到收的過程,實現作物信息全程可查。(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