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7 08:58:00 方問禹
近日突然接到項繼忠電話,說他以“高級農民”的身份“履職”一年多了,有感悟要“報告”。
去年2月,包括項繼忠在內的49位浙江農民評上“高級農藝師”“高級畜牧師”等高級職稱,這是浙江省首次把面向事業單位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價體系適用于新型職業農民。
給農民評職稱,能帶來什么變化?記者直奔項繼忠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埭溪鎮的養殖場。
兩人穿著工作服并步前行,每走進一個養殖棚,數百只湖羊齊刷刷圍到欄邊,“咩咩”致意、憨態可掬。項繼忠一邊檢閱湖羊,一邊打開話匣子。
“十年前我39歲,是周邊最年輕、學歷最高的養羊人,但到現在竟然還是!”他說這樣的狀況令人著急,因為養殖業不體面,身懷絕技但又“碩果僅存”的農民也不愿子承父業。
對農民而言,“體面”兩個字摸得著、沉甸甸。
從如何測算內蒙古牲畜存欄量、預測羊市,到新型職業農民何以傳承“末代農民”的衣缽,羊棚里的項繼忠侃侃而談、自信從容。他說,自己這樣的農民專家,以前“草鞋沒號、野雞沒名”,現在能跟名校教授平起平坐。
功成名就之后,有在田地和市場里摸索出來的“真功夫”,更有“為人民服務”的樸素理想和價值追求,這樣的“高級農民”當然體面。
近年來,浙江省農業農村部門屢有創舉,給農民評職稱、打造“金牛獎”,提高農民的成就感與獲得感,重塑農者榮耀,也由此引導大批年輕人返鄉下鄉、干事創業。
走出羊棚進辦公室,項繼忠泡上一壺茶,又談起農業“大棚房”整頓的話題。
多個部門近日展開行動規范農業用地,著力整頓農業大棚房等亂象,讓一些投資農旅結合的新型農業主體有些不大理解。作為浙江農藝師學院的創業導師,項繼忠最近頻繁被問及此類問題。
“已經是新時代了!”項繼忠“工農商學兵”都當過,他眼中的這個問題,折射出浙商生存之道的變化:以前靠“膽子大”、敢為天下先,現在必須靠“規范”行穩致遠。
“管地的”和“用地的”信息嚴重不對稱,新型農業主體“悶著頭干”“想到哪做到哪”肯定不行,農旅結合要做項目規劃、與政府規劃銜接……在項繼忠看來,農旅結合規范起步、走上正軌,政府和企業都要補上“溝通”這堂課。
關于和政府溝通,項繼忠現身說法:20畝的湖羊養殖場,想擴大規模發展農業綜合體,忐忑地提交了規劃103畝的設計方案,沒想到吳興區有關部門、埭溪鎮干部召開專題會議,現場鋪開圖紙比對規劃,對項目設計提出寶貴建議,還提出幫助協調林地、進一步擴大項目規模。
“黨風廉政建設、依法治國、全面深化改革,國家這些年做了這么多工作,政商信任與溝通的大環境好多了!”這位“履職”一年多的“高級農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