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1 10:13:23
公儀休是戰國時期魯國的丞相。有一天,下人端上蔬菜,味道十分鮮美。公儀休很喜歡。于是,他就問下人:“這個菜是從哪里買的。以后要多買點。”下人回答:“這菜不是從街上買的,而是府上自家種植的冬葵菜。”
公儀休聽后立刻起身把家中園子里種植的冬葵菜全部拔掉。他的妻子很不理解他的做法。公儀休向妻子解釋:“當官的人,如果自己家經營產業,那么農民辛辛苦苦種植的蔬菜賣給什么人?獵戶辛辛苦苦打獵獲得的毛皮賣給什么人?農婦辛辛苦苦織的布匹又賣給什么人?”
公儀休在魯國做宰相期間,規定魯國大小官員一律不得經營產業,不得兼做買賣。當官的已經從國家獲得俸祿,怎么能再好意思與民爭利?
在公儀休看來,既然選擇了當官,就不要再想著“辦企業”掙外快。因為官員手中有或大或小的權力,有比一般百姓豐富的人脈資源。在市場競爭中,官員的企業肯定能占據比平民百姓的企業更大的優勢,這樣勢必造成百姓的企業難以為繼。如果百姓的生計艱難,就會給社會增添不安定因素,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局面。
公儀休當官不能與民爭利的思想,頗符合現代政府的理念。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說的:“為官發財,應當兩道。既然擔任了公職,為公眾服務,就要斷掉發財的念想。”(蘇三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