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9 09:04:40
“你如果能有出息,割過的稻樁也會長出谷子。”在一些地方,父母常用這樣一句俗語來教育調皮的小孩子,表達父母的“恨鐵不成鋼”。正如這句俗語所言,讓割過的稻樁長出谷子一度是極其困難的事,但隨著機收再生稻技術的不斷成熟,割過的稻樁再長谷子,也不再是“困難的事”。
當下正是春耕生產的季節,也是一年水稻播種育秧的農忙時節。3月12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舉辦了廣東現代水稻產業技術培訓會。華南機收再生稻穩產高產栽培技術是本次會議重點推介的技術之一。
機收再生稻是一種種植方式
“機收再生稻技術省工、節本,幫助農戶實現節本增效”,廣東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博士胡香玉在會上表示。再生稻,并不是說的某個水稻品種,也不是某一類品種,它是利用頭季稻收割后稻樁上存活的腋芽,經適當栽培管理生長發育成穗,再收獲一次的種植方式。而機收再生稻是指在再生稻的頭季稻使用收割機收獲,取代傳統人工收割,節省了大部分的人工成本。同時機收再生稻能夠統一留樁高度,再生季水稻長勢整齊,易于田間管理。
目前,再生稻在全國地區已經有超過1200萬畝的種植面積,湖北、湖南機收再生稻面積最大。“2018年,廣東興寧機收再生稻示范田平均畝產達到410公斤。”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長、再生稻研究團隊負責人鐘旭華介紹。該片示范田種植的品種是黃華占,最高畝產達到430公斤。胡香玉給種植戶們算了一筆賬。機收再生稻各項加起來每畝能節省近700元,雖然產量降低影響每畝糧食總售價,但是算上成本,每畝機收再生稻要比晚稻增收400多元。
選擇合適品種是關鍵
“并不是任何水稻品種都可以作為再生稻種植,不同品種的再生能力相差很大。”胡香玉提醒農戶。那什么類型的水稻品種能夠發展成為機收再生稻品種呢?
在多次品種篩選試驗后,胡香玉推薦農戶種植黃華占、美香占2號品種,根據種植地區的不同還可嘗試種植粵泰油占、南晶占、五豐優615、五優粵禾絲苗等品種。
(綜合《南方日報》《南方農村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