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2 10:16:25
一塊坡地里,青瓜的收獲期即將結束,與枯黃葉片一同腐爛的,還有播種時鋪下的黑色地膜。2月27日,海南省三亞市育才生態區那受村村民蘇祥海又來到這塊坡地,興奮地告訴記者:“這種黑色地膜不用耗費人工去處理,它就像葉片一樣可以自然融入泥土。” 蘇祥海說的這種黑色地膜,是一種全生物降解地膜。
據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育才生態區那受村駐村第一書記楊小鋒透露,他帶領的團隊自2016年5月開始,聯合山東農業大學等單位開展可降解地膜的篩選與研發工作。通過工藝配方的選配、田間暴曬試驗、深埋試驗及栽培試驗等,研制出了適合海南90天至120天作物及120天至180天作物使用的全生物降解地膜。
地膜覆蓋具有增溫、保墑、保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不過,傳統地膜的原料是人工合成的聚乙烯材料,很難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光降解和熱降解,也不易通過細菌和酶等方式降解。一般情況下,殘膜可在土壤中存留上百年,被稱為危害土地的“地魔”。
為了讓地膜不再是“地魔”,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力推廣全生物降解新技術。匯總數據表明:2016年至2017年,該研究院在三亞示范全生物降解地膜面積約1000畝;2017年至2018年,該研究院聯合海南省農業科學院在全省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面積近1萬畝。(據《海南日報》)
編輯:任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