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5 16:33:12
國家發改委日前公布了2019年稻谷最低收購價格。2019年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價格保持在2018年水平不變,分別為1.20元/斤、1.26元/斤和1.30元/斤。今年,稻谷政策相較往年發布的更晚一些、更慎重一些,但最終還是給了市場一個“定心丸”。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重點強調,要繼續穩定糧食生產,確保口糧絕對安全。2019年稻谷最低收購價保持穩定,春耕、備耕在即,給種糧農民和市場吃下了“定心丸”。在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實施的第16個年頭,政策會對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未來行情會怎樣呢?
今年是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實施的第16個年頭,政策的實施對穩定糧食生產、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起到關鍵作用。十余年來,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產量維持高位,種植面積由4.2億畝增至4.5億畝左右,稻谷年產量由1.7億噸增至2.0億噸左右,保障了口糧安全。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曉珊表示,自2015年政策價格改變了持續上漲的趨勢,呈現穩中下降至目前的漸趨穩定,這是受市場在行業中的運行作用加大,我國消費、飲食結構對優質大米需求有所提升的影響。
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曉珊:一方面,是在降低政策對稻米的影響,逐步加大市場在行業運行中的作用,政策在未來主要起到托底保障的作用。進一步調整改進“黃箱”政策,擴大“綠箱”政策使用范圍,這也符合國際貿易規則。另一方面,隨著國內百姓消費、飲食結構改變,對優質大米的需求逐步提升,政策價格由“托市”向“托底”轉變,將倒逼市場種植優質糧、生產優質米,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飲食需求變化,“優質優價”的特征在未來幾年將進一步成為市場主流。
前幾年,稻谷價格水漲船高、米市低迷,大米加工行業利潤整體微薄。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曉珊表示,隨著政策價格回歸到托底作用,“稻強米弱”困境有望緩解。
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曉珊:產區米廠陸續增加優質、精包、鮮食、品牌大米的生產,關注終端消費轉變。另外,稻谷、大米市場出現跨區域、跨品種的購銷,市場資源整合在加快,對未來市場參與主體對市場走勢及行情變化的敏銳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20日,主產區累計收購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4514萬噸,同比減少1615萬噸。其中,粳稻4297萬噸,同比減少313萬噸。中晚秈稻收購期已于1月底結束,截至1月25日,中晚秈稻3254萬噸,同比增加60萬噸。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曉珊表示,短期內,在大部分產區余糧相對充足、陳糧需要去庫存的情況下,預計糧價上漲相對困難。
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曉珊:今年水稻政策性收購占比有所下降,市場收購的占比將逐步提升。未來產區農戶售糧進度或改變了傳統的春節后即缺糧的狀態,畢竟市場需要一個逐步消化過程,對產區原糧保管的要求將進一步提升。所以短期內,在大部分產區余糧相對充足、陳糧需要去庫存的情況下,卓創預計糧價上漲相對困難。預計3-5月份,稻米市場穩中有所回落,6、7月份以后隨著糧源消化、余糧緊缺,部分地區稻米價格或存在一定上漲空間。
2019年繼續實行稻谷最低收購價并保持價格穩定,這讓即將進入春耕的種植戶們吃下了“定心丸”,水稻種植將繼續有政策保障。不過分析師指出,傳統單一依靠種植普通高產稻增加收益的模式已經較為困難了,要及時跟進終端市場需求,因地制宜選擇種植品種。
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曉珊:建議農民朋友們,可以多與當地的貿易商或企業溝通,根據周邊及終端市場的需求,因地制宜選擇有銷路的的優質稻品種種植。另外,增加附加收益,可以發展農業特色觀光旅游、田間體驗、生態稻漁共養等。當然,農業“靠天吃飯”的習性還未完全改變,仍需加強田間管理,關注天氣、氣象變化。
實習編輯:張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