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1 13:24:17
最近一段時間,豬肉的價格開始趨于穩定,但受多重因素影響,價格卻呈現南北兩重天的態勢。在廣東等地區,豬肉每公斤逼近40元,而在東北,豬肉價格最低則跌到每公斤7元左右。相關人士認為,在北方尤其是東北地區,因為豬肉價格持續低迷,造成養豬散戶虧損,今年一頭豬可能凈賠近500元。那么,究竟是何原因造成這種情況?相關散戶和企業又該如何盡量止損?
隨著南方地區逐漸進入腌臘季,豬肉的市場需求不斷增大。在江蘇常州凌家塘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分析師江紅霞告訴記者,近期市場的豬肉價格相對穩定,但生鮮肉價格從去年開始一路看漲,達到如今的21.8元每公斤,并不算便宜。
江蘇常州凌家塘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分析師江紅霞:冷鮮肉18元每公斤,鮮白條肉批發價21.8元每公斤,豬肉價格總體來說是穩定的。受節日影響,元旦期間小漲了一些,節后這個星期有小幅回落,本周比上周便宜了0.1元一斤。我們江南地區,冬季是消費的旺季,百姓會腌咸肉或者做一些香腸,需求量是全年比較高的季節,受需求影響,價格一直比較穩定。
與常州的情況類似,元旦過后,雖然全國各地的豬肉價格均不同程度的有所下降,但像四川、浙江、廣東等南方主銷區豬肉價格則依舊處于較高水平。其中,四川均價為24元/公斤左右、浙江均價在22元/公斤,而廣東的豬肉價格則更高。
卓創資訊分析師張莉莉:廣東的肉價就太高了,豬肉凈銷區,像珠海、深圳,有30~40元/公斤的情況。有一些主產區,比如佛山、清遠這一帶限制跨地調運,豬肉價格大概17、18元/公斤。像東北價格就太低了,遼寧最低價格在12~14元/公斤,最高15元/公斤,差距非常大。
與南方的豬肉價格相比,北方的豬肉市場則盡顯疲態。南北兩極豬價分化和產銷區價格分化,低價區和高價區的差異比較明顯。尤其是東北,受非洲豬瘟疫情、跨市調運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豬肉價格一路震蕩下行,個別地區豬肉價格甚至跌破4元每公斤,散養戶虧損嚴重。
卓創資訊分析師張莉莉:它是主產區,豬源積壓就嚴重一些,屠宰企業又不能往外調肉,量提不起來,消化比較緩慢,現在東北的豬遍地都是,所以價格下滑的比較快。從上個月末,遼寧、吉林的解封,部分合格的企業可以向南方外調,豬肉出來以后,屠宰企業上量,宰的也比較多,當地虧損非常嚴重,基本是給錢就賣,所以現在東北的豬肉價格還在下滑。不過估計隨著源源不斷的豬肉外調,春節前備貨的利好可能會讓東北豬肉價格停止下跌,但漲價希望不大,因為積壓時間太長了。
張莉莉認為,雖然多地疫情解禁之后市場有所緩解,但是東北豬價卻難以出現大漲。而東北的生豬養殖平衡點在6元/公斤左右,低于6元/公斤養殖戶則虧損,后期可能將出現散戶拋售的現象。
卓創資訊分析師張莉莉:從十月開始,東北很多地區豬肉價格都降到5元/公斤以下,長期存在這樣的狀態,淘汰的豬非常多,養殖戶虧損特別嚴重,給錢就賣,趕緊不養了。
不過,張莉莉也認為,明年的國內生豬貨運可能減少,而供應減少勢必造成豬肉供應也會減少,價格上漲在所難免。從去年十二月底,出臺相關的文件以后,合格的種豬、仔豬可以調運,她建議有實力的企業可以適當補欄。
卓創資訊分析師張莉莉:散養戶建議能出欄的話就盡量找正規的中間商出欄,以免生豬染病導致的損失更嚴重了,建議屠宰企業關注各地市場豬肉價格,目前東北生豬屠宰后的豬肉毛利比較充沛,其他毛利較少的地方要考慮在哪些地區待宰利潤高一些,建議,一是適時出欄,二是保證生物安全的工作要做好。
實習編輯:張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