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 首頁 > 農機 > 正文

不走尋常路創出一片天

——記新野縣關場利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江丹

2019-01-28 10:33:12   

本報記者陳斯

“十幾歲的時候,我就會開拖拉機了。父親是個農機‘老把式’,我受他影響特別大,從小就喜歡上了農機,心想長大一定也要干這行。”2009年,由江丹牽頭成立了河南省新野縣關場利農農機專業合作社,并擔任合作社理事長。這一年,江丹只有23歲。

農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田地

80后的江丹脫去了同齡人的浮躁,從他身上看到更多是沉穩與成熟。“現在的合作社,靠的不是誰家圈的地塊大、誰的機器更多更先進,要從長遠發展看,還是要培養一種經營意識和建立一支人才隊伍。”江丹對合作社的未來規劃非常明確,“現在,黨和國家這么重視農業發展,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我相信在農村這片廣闊天地,一定大有所為。我要努力把合作社做大做強,更好地服務農民、回報社會。”

近兩年,由于糧價下滑、農資漲價,再加上自然災害多、旱澇不均、病蟲害嚴重,導致種地成本和風險加大。為了保證效益,江丹動足了腦筋,最后決定從實際出發,穩步推進土地流轉,大力開展土地全托管、半托管。他心想,通過技術創新、技能培訓,提高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實施訂單作業,采取“農機+農資+植保”全程一體化便民服務,還能以此推動、推廣農業全程機械化生產。“農戶只需要旱了澆澆水,出售時看看秤,就能以優質便民服務提高合作社的信譽度和群眾的滿意度,促使農戶更樂于將土地交由合作社管理,擴大土地托管面積,實現互利共贏,何樂而不為呢。”江丹笑著對記者說。

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秸稈等廢棄物多了起來,亂堆亂放堵塞溝渠,造成很大的污染和火災隱患。于是,江丹決定建立秸稈收儲站,把秸稈回收利用,有效解決了秸稈的存放問題,減少了環境污染,增加了農民和合作社的收入。

就這樣,江丹用了10年時間踐行著自己的發展理念。如今,利農農機合作社已發展成為組織機構健全、管理制度規范、農機設備先進、作業服務范圍廣、經營效益好的示范性農機合作社。現在的合作社擁有獨立的辦公、培訓、機具存放、維修場所,占地面積9600平方米,大中型農機具110余臺(套),固定資產520萬元。截至2018年10月,合作社流轉土地4300畝,年農機作業服務面積6萬畝,作業范圍覆蓋6個鄉鎮、30個行政村,年作業服務農戶1600余戶,年經營收入2100萬元。

科技,是興農壯社最好的“強心劑”

“要相信科技的力量,相信農民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堅持與時俱進,加強農機化與信息化融合,不斷引進、實驗、改進新機具,推廣新技術。就是要依靠科技興農強社,創新共享、持之以恒、百折不撓。”江丹說,這些并不是他的“場面之言”,而是他的心里話。

于是,從創社一開始,江丹便帶領社員積極推廣應用農機新技術、新機具。從2013年開始,合作社配合縣農機部門,首推花生起壟標準化種植技術,建立了示范實驗演示基地,并率先購進精播、施肥、起壟一體機,大、中、小型花生鏟、花生摘果機、履帶式花生聯合收獲機、自走式花生撿拾收獲機等一大批先進機械,花生種植面積迅速擴大。截至2018年8月,合作社基地面積達到400畝。“這5年來,我們在全縣范圍內多次推廣應用花生起壟種植和機械化收獲技術,開展花生播種、起壟、鋪膜、植保及花生收獲機械化等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試驗示范推廣等。我們一共召開了20多場現場演示會,組織講課近50次,帶動85%以上的花生種植戶采用了起壟種植與機械化收獲,畝均節本增效600余元。通過合作社試驗推廣和輻射帶動,幫助全縣花生機械化種植收獲技術應用獲得突破。2018年,我們縣花生采用起壟種植的面積達到90%以上,機械化收獲率由2010年的不足5%提高到2018年的87%。”江丹介紹道,合作社已經連續多年被定為全國科技推廣農業科技實驗示范基地。同時,合作社技術團隊還積極研試小麥、玉米、花生農機農藝信息化融合等技術。目前,合作社小麥、玉米、花生三大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技術日益完善,建立了精準作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實現了作業范圍內全覆蓋,全程機械化率達到95%以上。

同時,關場利農農機合作社以農機服務為起點,解放思想、開闊思維、堅持創新,不斷地擴大服務領域,保持合作社的青春活力。2013年,成立了新野縣利農農機服務有限公司,銷售農業機械和配件,開展售后服務、維修和保養。2016年,建秸稈收儲站,收儲秸稈等農業廢棄物,一部分加工成飼料,一部分加工成燃料,對外銷售,增加了收入,美化了環境。“下一步,我計劃籌建養殖場,發展養殖業,就地轉化飼料,延長產業鏈條。”江丹說道。

扶貧,是對父老鄉親最好的回報

合作社發展了,江丹也沒有忘記父老鄉親。合作社從2016年開始,承擔了全鄉產業扶貧任務,承擔了城郊鄉107戶323名貧困人口的產業帶動、到戶增收任務,與貧困戶簽訂了產業扶貧協議。建立了產業扶貧基地,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鄉黨委、村支部、駐村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商定產業扶貧項目。根據貧困戶的生產實際和需求,發展有利于貧困戶、貧困戶能用得上的涉農項目,真正起到幫扶帶動作用,讓貧困戶從中受益,學到真本事。合作社利用每個貧困戶的產業扶持資金7000元,為每個貧困戶流轉土地6畝,全程進行機械化作業示范,收益全歸貧困戶。

“選對產業決定幫扶成效。2016年,我們選擇了全程機械化種植高效小麥、玉米項目,采取入股分紅模式,每戶返股分紅9680元。2017,選擇了秸稈收儲加工項目,采取投資收益模式,每戶收益5500元。貧困戶從中學到了先進的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有利于自己的生產,同時又增加了收入。我認為,在目前脫貧攻堅的大形勢下,產業扶貧是一條有效途徑,帶動力量大、帶富效果好,變‘輸血’為‘造血’,扶志扶智,能保證貧困戶穩定脫貧。”江丹覺得,為大家增加收益,共同致富,就是對父老鄉親最好的回報。

幾年來,合作社共帶動的107戶貧困戶,2016—2017年戶均增收1.3萬元,脫貧致富效果顯著。同時,2016—2018年利農合作社還對城郊鄉其他貧困戶實施了入股分紅、投資收益、技術培訓、農機服務等舉措,減輕了貧困戶的勞動強度及農業投入,為貧困戶創造了就業機會。

江丹打算,今后合作社將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勢和技術優勢,大力開展土地托管和農機產業化服務等。積極參與脫貧攻堅,緊跟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現代農業、造福農村、富裕農民,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