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1 09:13:00
連日來,重慶市大足區中敖鎮明月村玉皇溝果園里,前來采摘雜柑的客人絡繹不絕,停放在村道邊的車輛排起了長龍。“真沒想到,我的果園成了網紅,如此火爆!”楊峰告訴記者,“今年,我們果園產量預計達80萬斤,收入可超600萬元。”
精心管護,水果年年高產
200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楊峰從報紙上了解到雜柑這個新品種后,便在當年就承包500畝土地種植雜柑。其中,主要種植了“濟華””“春見”“不知火”“愛媛”等品種。2009年,楊峰的500畝雜柑開始掛果。此后,他的雜柑一年比一年高產,最高畝產量達到4000斤,兩年后,柑橘總產量達到200萬斤。
網絡+代理,拓展全國市場
在楊峰的精心管護下,果樹長勢越來越好,產量一年比一年增加。可是,如何將這些雜柑賣出去?
2009年,楊峰的雜柑掛果時,他的妻子唐芳通過進城發傳單和群發短信的方式,大力推廣果園信息,慢慢吸引來不少游客。不過,玉皇溝果園成為網紅,主要得益于唐芳在朋友圈的推介。2014年2月,唐芳無意間看到,有位游客將現場采果的圖片發到微信朋友圈,引來一片點贊和好評。
何不利用微信朋友圈推廣雜柑?于是,她不僅自己按時把果園動態發到朋友圈,及時更新果園的采摘動向、促銷活動、游客現場采摘圖,還把微信二維碼張貼在果園的顯眼位置和包裝盒上,讓更多游客通過微信了解自己的果園。
除此之外,她還請前來采摘的游客為果園“代言”,在朋友圈現場直播采摘過程,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果園里好吃的雜柑。就這樣借助手機網絡,唐芳吸引來一批又一批市內外游客。很快,嘗到網絡甜頭的唐芳,又有了一個更大膽的想法:通過招聘代理商,拓展外省市場。
接下來,唐芳一共招募了近30個代理商,遍及北京、河南等近30個省市。龐大的客戶群帶來的大量訂單,讓唐芳和工人們忙得停不下來。2017年,玉皇溝果園產雜柑70萬斤,創下了500萬元的銷售額。
雜柑火了,帶動村民致富
楊峰夫婦的玉皇溝果園火了,不僅為明月村帶來了人氣,更為村民帶來就業創業的機會。
一方面,創造了村民就業的機會。據楊峰介紹,果園的日常管護工作,一般用工量在50人左右,高峰期人數超過了100人。另一方面,帶旺了村里的土特產、農家樂。每到周末,玉皇溝果園邊多了一個“馬路市場”,村民兜售的農家豬肉、蔬菜等農產品,深受城里人歡迎。
(據《重慶日報農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