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楊凌科技:“小枕頭”托起產業興旺大夢想

2018-12-20 09:12:15   

長在“小枕頭”上的西紅柿擁有高顏值

長在“小枕頭”上的西紅柿

本報記者 行波 實習生 劉中權 

厲害了!楊凌的“小枕頭”讓普通農戶種植的作物產量翻倍、效益翻倍、質量更優,從事農業種植的信心越來越足。據了解,該項技術是基質栽培、水肥一體化、碳基營養肥、病蟲害全程生物防控四種技術的集成應用,僅碳基營養肥一項研究,就被稱為“世界肥料界的一場革命”。目前,已在楊凌五泉、揉谷、大寨三大區域推廣使用,取得了明顯成效,讓農民感受到了楊凌農業科技的力量! 

“楊凌科技”讓農民豐產增收 

在五泉鎮桶張村張義會的大棚里,西紅柿秧苗扎根在小枕頭里,澆水、施肥一次性完成。張義會介紹,這是今年楊凌推廣使用的有機營養枕技術,將種苗種植在一個長40厘米、寬20厘米、高15厘米的枕頭里,里面裝著植物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 

說起這個“小枕頭”的作用,張義會說:“我們這個大棚已經作物了十來年了,鹽堿化特別嚴重,病蟲害非常多,農產品生產越來越困難,品質也越來越差,往年這個時候,植株下面的葉子就已經開始發黃了,產量、質量都跟不上,這次用了基質袋和碳基營養肥,用量少、見效大,一個六公斤袋子就能栽兩株西紅柿,的確不錯,沒出現黃葉和病蟲,層層有果,產量也提升了,再加上今年西紅柿價位很好,相信一定能獲得豐收。” 

“此次推廣的技術,其實就是基質栽培、水肥一體化、碳基營養肥、病蟲害全程生物防控四種技術的集成應用,也是我們‘做給農民看、教會農民干、幫著農民賺’的具體實踐,別看這小小的袋子,它不但節約土地,減少生產成本,還可以改善設施蔬菜的栽培環境、促進設施蔬菜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實現設施蔬菜生產的水肥精準化管理,提高單位面積的設施蔬菜產量。在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最高紀錄西紅柿每畝三萬斤,好的植株可以長到八層,一串最多可以結14個果子,大小也相對均勻。”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負責人馬新世說。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農業科技成果真正惠及農民,楊凌今年在全區五泉鎮、揉谷鎮、大寨街道辦三大區域510畝土地推廣了該項技術,23萬袋營養枕惠及綠香安、旺豐園、鴻豐園、農士達、隋豐合作社、中來合作社、佳力合作社等地,讓農民用上來先進的農業科技,讓普通大棚種出高質量的農產品。 

農作物用上了“森林土壤” 

這么小的“枕頭”為何能源源不斷的供養農作物生長呢?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植物碳基營養肥的研發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劉存壽,發現這里面原來大有學問。 

據了解,碳基營養肥又被稱為“森林土壤”,是因為其營養種類和化學形態的比例關系幾乎相當于森林土壤的營養特征。這項技術是劉存壽團隊經過21年的研究,在研究秦嶺森林土壤時得到啟發,發現等量的森林土壤溶液確實比只用化肥和礦物質配成的溶液,更能促進植物生長。 

劉存壽說:“經過多年探索,我們終于研制了天然有機物“仿生化學法”快速降解新技術,開發了碳基營養肥料生產工藝。如今動物糞便、秸稈等廢棄物在設備里一個小時,就會成為水溶性小分子物質。再把植物需要的幾十種礦物質元素加進去,再用設備把它們轉為有機態。碳基營養肥就生產出來了,到農戶手里時,再用管道把營養枕連接起來,及時智能灌溉和補充營養。”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目前,碳基營養肥已經在陜西、內蒙古、河北、甘肅等多地進行了試點和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僅甘肅就已經在幾千畝土地上運用了楊凌的這項技術,試點中肥料用量下降50%,對病蟲害也有一定減少的作用,其在高產優質、培肥土壤、促進植物根系生長、激活微生物等方面表現出顯著優勢。對于實現“肥藥兩減”,治理農業污染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示范作用。 

“楊凌科技”帶動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成為了“熱詞”,如何實現產業興旺,讓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抓住產業發展這個“牛鼻子”?楊凌在這方面有了新的探索。 

隆冬時節,楊凌五泉鎮王上村農戶王社謀的大棚溫暖如春,碩大的西紅柿掛滿枝頭,一株株西紅柿苗在一個個“小枕頭”里漲勢旺盛,郁郁蔥蔥,處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漲勢真不錯,幾乎沒有黃葉,現在以每斤2.6元的價格銷往西安,供不應求,照目前情況看,預計今年一畝能產1.6萬斤,產量與去年相比翻了一倍,一畝地當兩畝地用,目前價格也還在攀升,這樣下來,今年一畝就能賣3萬元左右,往年最好的時候最多才能賣到兩萬元,看到我用了這項技術后,其他沒有使用的農戶都非常后悔。”五泉鎮王上村一組村民王社謀說話時還掩飾不住豐收的喜悅。 

在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負責人馬新世的帶領下,王上村的20家農戶也同樣使用了這項農業技術,產量增多,品質變好,豐收在望。12月13日上午,馬新世來到王上村指導農戶種植和銷售農產品,并幫助他們解決種植過程中的疑惑。 

“馬老師,我家西紅柿咋還不紅呢?”“不要著急,作物都有生長周期,千萬別看著價格好就使用化學農藥,嚴格按照種植標準來,一定要保證品種,這樣才能打好品牌。”“我們著急,還等著種植下一茬農作物呢。”“咱們這個營養枕可以繼續使用,下茬繼續栽甜瓜,我會經常來指導的。”一番對話下來,解決了農戶們的顧慮,每一次見到馬新世的時候,他們都非常熱情。 

采訪中,馬新世說,“這次面向農戶推廣的技術,可以解決土壤有機質缺乏、土壤鹽堿化、連作障礙自毒物質、土壤有害菌、土壤微量元素不平衡以及根線蟲侵害等多方面問題,不僅讓土地在休養中進行農業生產,作物產量可提高兩成多,為農民豐產增收提供了保障。” 

據了解,王上村緊臨隋文帝泰陵,是楊凌今年重點打造的鄉村振興示范村,通過前期建設與發展,該村以往村容村貌常見的“散、亂、差”現象不復存在,環境面貌得到了大幅改善,圖書閱覽室、文化活動中心、籃球場等公共文體設施一應俱全,村民的精神風貌也逐漸發生了變化,為各地實施鄉村振興探索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如今,在農業科技的帶領下,農戶豐收了,腰包鼓起來了,該村也正朝著產業興旺的目標闊步前進。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