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4 10:37:54
本網訊(記者 鄧俐) “我們周圍這一片山地,規劃的是江小白高粱產業園,現在腳底下踩的這一塊地,將建成高粱博物館,未來,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也將在此誕生。”日前,江小白高梁產業園在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破土動工,規劃示范種植面積2萬畝,輻射種植面積10萬畝,主體項目將在2020年完工。同時,“江小白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也啟動建設,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江小白是重慶本土酒業的代表性品牌之一。公司生產的重慶高粱酒系列產品先后在國際上獲得61項包括特等獎、金獎在內的國際大獎,系列產品已經出口到海外27個國家和地區。
隨著江小白高粱產業園啟動建設,將帶動周邊富硒高粱種植,打造高粱博物館等亮點項目,進一步推動農旅融合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江小白高粱產業園屬典型淺丘地形,此前,通過宜機化改造工程,原本高低不平、分散零碎的地塊通過整理,被改造成適合大中型農業機械耕作、播種、管護、收獲的標準化農田。
今年4月,重慶市農委相關團隊在江津區調研,對該項目做了宜機化地塊整治分析認為,江小白高粱產業園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綜合利用率,在保證產量的同時也提升了高粱品質,為江津高粱種植技術和機械化農業生產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同時,江小白與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聯合研發專用高粱品種。國家高粱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四川省農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員丁國祥介紹:“通過選育特定的高粱品種,具有支鏈淀粉豐富、抗倒伏、抗旱等特點,可以實現高粱與油菜花輪播,既節約生產成本,又增加經濟收益。”
目前,江小白高粱產業園已經開辟了2000畝的示范種植基地。未來,江小白酒業將采用“企業+基地+農戶”的訂單種植合作模式,通過科技示范、人才培養和技術培訓等手段,推廣專用高粱品種,推動規模化種植。同時,采用協議托底價收購高粱,讓農戶放心種植,帶動農民的增產增收。
同時,江小白高粱產業園規劃了占地面積1200平米的“高粱博物館”,該博物館內將設置高粱歷史講解、品種陳列、特征介紹、科普研學、文化展示、衍生品及藝術品陳列、科研實驗等功能區域,全面展示高粱的起源、傳播、發展和未來。
業內人士介紹說,目前國內大部分省市都建有高粱研究所,但少有以高粱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博物館。江小白高粱博物館集收藏、展示、教育、科研、科普于一體,有效填補了國內高粱產業全方位展示的空白,未來也將成為江津農業旅游的一大地標,推動農業與文化、旅游相融合,構建農旅共興的產業鏈,帶動鄉村旅游的發展。
當天,江小白互聯網小鎮也同步啟動建設。據了解,江小白互聯網小鎮,覆蓋了江津區白沙鎮、黃莊鎮、永興鎮等地區,這一帶是川法小曲酒的發源地和盛產地,有著500多年的釀酒歷史,清末時與瀘州等地齊名。
“江小白酒業的成長壯大是與江津的發展融為一體的,我們被區域賦能的同時,也正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來推動本土的鄉村振興。這是江小白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的初衷,也是我們的實際行動。”江小白酒業副總裁唐鵬飛說。
作為互聯網思維經營的成功案例,江小白酒業是中國商業進化史上里程碑式的樣本。記者了解到,2012年面世之初,江小白就在互聯網和傳統渠道中引起了一場年輕化風暴,成為了年輕人飲用中國酒的首選品牌,為傳統白酒消除了“斷代隱憂”。在線下,經過西南市場驗證產品,安徽、河南市場的“啃硬骨頭”后,江小白已經拿下全國50%以上的城市區縣,拿到了全國化的大半張門票。在線上,它利用社交網絡將品牌與用戶互動,電商化運營成果顯著,在各大電商平臺白酒品類中,銷量位居前列。
江小白互聯網小鎮“特”在何處?按規劃,該小鎮建設將以江小白酒業為主體,以“高粱種植-白酒釀造及銷售-文化展示-農業與工業旅游”為主線,借助信息系統,打通從生產到銷售、從生活到生態的各個環節,將其應用到各項產業規模化、效率化的發展中。同時,利用既有資源與能力,帶動多產業融合發展,包括特色糧油、柑橘、百香果、百合、園林園藝等第一產業項目,以及物流、旅游、餐飲、特色食品加工等二三產業項目。
唐鵬飛表示,江小白酒業將繼續強化產業鏈縱深,帶動江津地區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的多維度振興。未來,江小白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有望打造百億級規模的產業集群,實現產業支撐好、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信息化程度高、多種功能疊加、具有持續運營能力的發展目標,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