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1 15:22:00 本網記者 高曉俠 閻康才
在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池河鎮柏安村松樹溝的高山上,有一位曾經在新疆、甘肅擁有幾處金礦、鐵礦的陳林卻在這里開始了生態養殖的創業歷程。生態黑豬養殖,就是他在探索脫貧致富新路子上引進的一大特色產業,這一大特色產業不僅給大山增添的無限生機,而且給當地鄉親們也帶來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能人返鄉 探索致富新路子
緣于懷念小時候的味道,不愿看到新時代鄉親們還在過貧窮的日子,2016年5月,在外打拼20年的陳林決定回鄉創業,投資生態農業,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柏安村是池河鎮典型的高山村,同時也是石泉縣典型的貧困村。面對實際困難,陳林毫不氣餒,四處奔波,努力探索出了致富的新路子。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在石泉縣政府的幫扶下,依托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于2016年成立了陜西寶譽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隨后從江蘇引進了100余頭黑豬進行試點養殖。
黑豬養殖 帶動貧困戶脫貧
為了帶動更多農戶致富,陳林又成立了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他積極動員村上的貧困戶發展黑豬養殖,為貧困戶提供豬苗,免費開展養殖黑豬培訓和技術指導,并按市場價對貧困戶養殖的黑豬進行回收,同時設定保底價,不論市場行情如何,回收價格確保不低于16元一斤。
通常情況下,黑豬一般12個月可出欄,每頭重約220斤左右,農戶養殖一頭黑豬至少可獲得2500元以上收入。并且母豬繁育能力很強,每頭黑豬第一次可繁殖近15只小豬仔。除去養殖成本,一頭仔豬年可獲純收入2000元左右。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增收致富,這對于貧困戶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設施投入 建立特色品牌
當我們走進生態黑豬養殖循環基地,標準化圈舍建設已經完成。據陳林介紹,該場地占地10畝,建成黑豬養殖圈舍1500㎡,配套設施已完善。現有80頭能繁母豬,8頭良種公豬,160頭仔豬,項目總體已投資480余萬元。下一步他要逐步擴大養殖規模,分散建一些小型養豬場,每個豬場養二三百頭,最終發展到年存欄3000頭的規模。
相較于普通養豬方式,陳林的黑豬采取生態養殖模式,生長周期長,安全性強。為了滿足當下眾多消費者追求生態、綠色、有機農產品的市場需求,他把這些豬經常趕到山上放養,讓豬聽音樂,少睡多運動。但到出欄前3個月,就不再放豬進山了,而是讓豬在豬欄進食,在豬欄旁的運動場運動,這樣可以去除豬肉里的土腥味,保證肉味香鮮,肉質優良。黑豬肉有極佳的營養和保健作用,養殖效益高,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標準引領 打造有機產業循環鏈
通過發展特色生態黑豬養殖,更有利于品牌的推廣,目前陳林流轉土地108畝,種植牧草,采取豬-沼-地-牧的循環經濟模式,達到高效、持續、穩定,實現良性循環,形成無污染生產、低投入、低消耗和高效率的生產格局,從而實現標準化,引領養殖產業循環鏈。
與此同時,為了加快脫貧致富的步伐,他們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輻射帶動更多的農戶養殖黑豬,目前,陳林帶動全村貧困戶52戶,養殖黑豬100多頭。
談及今后的打算,陳林表示:“今年,我們將申報完成石泉生態黑豬的‘有機產品’認證工作,實現年產值180余萬元的目標。明年,我們將力爭把柏安村打造成為黑豬養殖專業村,以標準化引領,打造有機產業循環鏈,帶動更多的農戶脫貧致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