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5 09:35:00 王曉陽 劉居星 李曉春
記者9月17日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參與并完成世界首個六倍體小麥基因組中7DL染色體密碼破譯工作。這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際交流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
今年8月,《科學》雜志刊發了國際小麥基因組測序聯盟的一篇研究論文。論文顯示世界上首個六倍體小麥基因組圖譜構建完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宋衛寧教授團隊完成了其中7DL染色體物理圖譜構建及序列破譯工作。
作為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谷物之一,小麥卻一直未能完成全基因組測序。原因就是小麥基因組體量龐大,是人類基因組的5倍、水稻基因組的40倍,同時又是典型的異源多倍體基因組,重復序列極高。自2005年開始,國際小麥基因組測序聯盟將普通小麥品系“中國春”的21條染色體進行了分離,并構建了相應的細菌人工染色體文庫;后續的物理圖譜構建、細菌人工染色體測序和序列的組裝與分析則由聯盟各成員分擔。
2006年2月,宋衛寧教授進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工作,當年7月正式加入國際小麥基因組測序聯盟。2009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宋衛寧團隊提供了500萬元科研經費,支持其團隊開展小麥7DL染色體物理圖譜構建工作。
據介紹,小麥7DL染色體物理圖譜構建及序列破譯工作是一項全新的探索,沒有經驗可循。僅7DL染色體的大小,就相等于整個水稻基因組;其物理圖譜構建及序列組裝、分析和破譯的工作量,要遠遠超過相應的水稻基因組。在國家“863”計劃和其他項目的支持下,經過不懈努力,宋衛寧團隊終于完成了7DL染色體物理圖譜構建及序列破譯工作。
專家表示,世界首個六倍體小麥基因組圖譜的完成,將幫助科研人員更好地掌握小麥的生長發育規律。宋衛寧表示,未來,團隊將繼續開展序列分析工作,培育高產、抗旱、抗鹽、抗病蟲的小麥新品種。
實習編輯:武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