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9 14:13:00
今年以來,陜西省黃龍縣白馬灘鎮靈火村立足生態資源優勢,采取“政府扶持、支部監管、合作社管理、群眾入股分紅”的模式,建立肉驢養殖基地,走出了一條產業扶貧新路子。
靈火村植被資源豐富、水源充足、空氣良好,適宜畜牧養殖。今年來,該村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實施“政府搭臺、支部引領、專業合作社唱戲、貧困群眾受益”的扶貧發展模式,建立了肉驢養殖基地。養殖基地位于靈火村西溝口組,占地面積20畝,建設圈舍24間,引進肉驢100余頭,并配建有飼料庫、防疫室等。
“政府為我們建了這個基地,我們成立合作社負責經營,貧困戶和非貧困戶都可以入股。”靈火村黨支部書記王衛東介紹,合作社與5戶產業大戶、25戶貧困戶簽訂了肉驢養殖脫貧協議,5戶產業大戶入股合作社45萬元,25戶貧困戶利用產業資金30萬元入股合作社,由專業合作社集中養殖肉驢、統一銷售、按股分紅。目前,養殖基地首批引進了50頭驢崽,接下來打算再引進150頭,繼續發展壯大肉驢養殖產業。
此外,白馬灘鎮立足生態資源優勢,采取黨支部加專業合作社加精準扶貧戶的模式,在全鎮七個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先后投資了500萬元,建設了肉驢養殖基地、羊肚菌種植示范基地、百畝油松育苗基地,這些產業不僅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也為貧困戶提供了長久產業。
據了解,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黃龍縣一直將產業扶貧作為全縣扶貧的重點工作來抓,全力保障全縣121戶305人產業扶貧戶達到產業全覆蓋、技能培訓全覆蓋和集體經濟全覆蓋的三個全覆蓋。該縣在不斷對現有蘋果、核桃等長效產業提質增效的基礎上,加快中蜂、中藥材、食用菌等特色產業補充;完善培訓機制,爭取產業扶貧基金,采取“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實現了扶貧戶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助力脫貧攻堅。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