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 首頁 > 頭條 > 正文

大地豐收 筑夢楊凌

2018-09-25 10:06:00    程剛 翁瑞

    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創新園。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農業專家在人工氣候室內進行小麥遺傳育種試驗。    楊凌職業農民代表人物馬新世(右)給農戶指導大棚栽培技術。

    楊凌金融大廈。 

楊凌,是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農耕文明之地,是肩負著國家使命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是被眾多專家學者贊譽的“中國農業圣地”。在2018年秋分之日,她迎來了一個隆重的日子,屬于中國8億多農民的節日——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春種秋收,春華秋實,秋分時節碩果累累,最能體現豐收。9月23日,楊凌作為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分會場,不僅為八方賓客準備了一場農民慶豐收、曬豐收、享豐收的節日慶典,而且正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在新征程上再創輝煌! 

A 農業之于楊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楊凌,中國農耕文明發祥地,農業始祖后稷故里,我國最早設立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全國唯一以農業為主題的自貿區,國家重點支持的四大科技展會之一“楊凌農高會”的舉辦地……一連串厚重標識,刻畫著楊凌的資源稟賦,更深刻地標記著,她肩負的重大使命。 

面對責任和使命,楊凌示范區從未有過一刻動搖,更未有過一絲迷茫。“堅定不移履行好國家使命,爭當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努力譜寫楊凌追趕超越的新篇章。”楊凌示范區黨工委書記李婧在履職時的話語鏗鏘有力。 

今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各共建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楊凌示范區黨工委、管委會秉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決心和毅力,在履行國家使命的道路上披荊斬棘、砥礪前行,為“三農”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探索路徑,為實施“3631”方略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為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絲路經濟帶現代農業合作交流搭建平臺,傾注“楊凌力量”。 

 B 創新驅動,迸發農科城活力 

今年5月19日,楊凌示范區揉谷鎮石家村的一片麥田附近,車水馬龍,人頭攢動,2018黃淮海區域小麥品種聯合展示觀摩會正在這里舉行。活動期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吉萬全教授培育的國審小麥品種“西農511”,以優質強筋、多抗廣適的絕對優勢,成功簽約455萬元,成為迄今為止該校小麥品種轉讓費最高的科研成果。 

這樣的榮譽,對于楊凌而言屢見不鮮。楊凌示范區自設立以來,已累計有650項農業科技創新成果通過審定,而源源不斷的創新力,離不開這里7000多名農科教人員的辛勤付出。 

趙洪璋、周堯、山侖、康振生、邵明安、王輝、趙瑜……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背后,是鍥而不舍的科研精神和一心為農的熾熱情懷。成績斐然的背后,往往有不為人知的艱辛。 

披星戴月蹲守觀察,不僅給農作物“治病”,還要育種培新,正是這些專家憑借“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實驗室搬到田地間”的奮斗精神,培育出了“碧螞1號”“豐產3號”“小偃6號”等優質小麥品種,以及“西農8號”西瓜、國內首例體細胞克隆羊“陽陽”等重大農業科技成果,令世人矚目。 

如今,“西農979”小麥累計推廣種植面積近1億畝;“秦優7號”成為我國“雙低油菜”推廣面積最大的雜交油菜品種;“瑞陽”“瑞雪”蘋果成為繼“秦冠”之后,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蘋果新品種;在牛羊良種高效克隆繁育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領域,楊凌已躋身世界前列……這一份份驕人的成績單,是楊凌示范區立足農業科技創新,區校融合發展的生動詮釋。 

近年來,楊凌示范區攜手區內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與246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全國39所高校建立協同創新“兩個聯盟”,聚全國之力,不斷加大協同創新力度,聚集科技創新人才,構建起完備的創新體系,形成了農業科技協同創新的“集團軍”。 

21年創新發展,21年砥礪奮進。楊凌示范區始終耕耘在農業創新的“試驗田”上,不斷收獲著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的碩果。一組數據最有說服力:新增科技成果3313項,發明專利授權量600余件,審定動植物新品種150多個,獲省部級以上獎勵60余項,累計建成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66個,“楊凌農科”品牌價值提高至818.58億元。 

 C “楊凌基因”,根植神州大地 

“我們瀛湖現在可不比從前了,自從引進了南方珍稀果樹品種,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安康市漢濱區瀛湖鎮洞橋村村民楊漢喜難掩內心喜悅,“很多浙江客商都說我們種植的枇杷品質好,口感超過了浙江原產地,如今枇杷已經成了我們致富的‘金蛋蛋’!” 

楊漢喜口中的“金蛋蛋”,之所以能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好產業,離不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林研究室副研究員朱平風。果肉少、品質差、效益低,許多山區農民終年勞作卻很貧困,這一切朱平風一直記掛在心間。退休后,她毅然放棄清閑幸福的晚年生活,一頭扎進南果北移的引種示范和技術推廣工作,直至生命終止。 

15年,5400多個日日夜夜,寒來暑往,春夏秋冬,朱平風一邊開展南方果樹引種試驗,一邊幫助農民干,把楊凌科技的“根”深深扎在了瀛湖邊。如今,瀛湖邊上昔日的野嶺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枇杷產量、品質得到了雙提升,價錢也由原來的每公斤7元賣到現在的每公斤30多元,畝產效益兩三萬元以上。而這,僅僅是“楊凌貢獻”的一個縮影。 

作為農科教資源最為密集的地方之一,楊凌示范區著眼于推動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圍繞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旱區農業發展等重大戰略需求,探索形成了大學試驗站推廣、產業鏈企業推廣、農科培訓推廣等6種“楊凌農科”推廣模式,累計在全國18個省區市建成示范推廣基地312個,年均推廣效益160億元以上。如今,“楊凌農科”在全國7000多萬畝的土地上,烙下了深深的“楊凌印記”,數以億計的農民朋友享受到了“楊凌農科”帶來的科技實惠。 

依托區內科研院校,圍繞產學研結合,楊凌示范區還探索建立了全國獨有的農民技術職稱評審標準體系,累計為全國各省區市培訓農民40萬人次,其中13822人獲得了楊凌示范區農民技術職稱證書,他們成為扎根在現代農業生產一線的“土專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生力軍”。 

 D “農科之花”,綻放絲路沿線 

“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三夏”時節,隴海鐵路沿線麥浪滾滾,豐收在望,一派喜人景象。從甘肅平涼到安徽宿州,從陜西渭南到河南許昌,一顆顆優質麥種都離不開“楊凌農科”。 

然而,楊凌“農科之花”盛開之地遠不止于國內。盛夏,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圖爾根村,中國—哈薩克斯坦農業創新園里的玉米長到了將近一人高,果實顆粒飽滿。面對長勢喜人的玉米,從事近30年農業工作的哈薩克斯坦農藝師阿布姆斯利姆·阿利蘇爾塔諾維奇十分開心。殊不知,這里的玉米良種也來自陜西楊凌。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近年來,楊凌示范區本著互利共贏、攜手發展的原則,先后與全球60多個國家在現代農業領域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開展合作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超過30個,建立了中俄農業研究中心、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等各類農業科研交流平臺13個,累計實施國際農業合作項目100余項。 

8月28日,格林納達首都圣喬治一所學校的教室里,來自當地的50多名農業技術人員和農場主,正在認真學習作物病蟲害防治知識。這場看似普通的農業知識培訓,承辦方卻來自萬里之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和楊凌示范區國際交流中心。

近年來,依托商務部援外培訓基地,楊凌示范區組織實施面向發展中國家的各類農業培訓超過100期,培訓語種也從初期的英語發展到現在的法語、俄語、葡萄牙語、阿拉伯語等多種語言,累計培訓了100多個國家的2400多名外國農業官員和技術人員,陜西楊凌已然成為國際農業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 

邁步數十載,足音更鏗鏘。如今,攜帶著“楊凌基因”的現代農業科技已插翅騰飛,走出國門,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肩負國家使命和歷史責任的楊凌示范區,將循著農神后稷的足跡,以打造“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和世界一流農業特色鮮明自貿區為目標,始終堅定不移地走創新驅動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奮力開啟實現夢想的新征程!

 

編輯:任靜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