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1 17:04:21
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之中國最美食材品牌馬鈴薯展示推介活動舉行
豐收中國 “薯”我最美
圖為最美食材品牌馬鈴薯推介活動啟幕。 本網記者 房寧 攝
本網訊(記者 房寧)9月20日,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之中國最美食材品牌馬鈴薯展示推介活動在北京新發地國際農產品會展中心舉行。來自全國十大馬鈴薯主食化示范基地縣的政府部門、企業和農民代表,攜手登臺推介各自家鄉的馬鈴薯產品。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等出席活動,共同為活動啟幕。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國,年產量為7800萬。2016年,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實施以來,馬鈴薯已成為繼稻米、小麥、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糧,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種植面積和產量快速提高,涌現出定西馬鈴薯、固原馬鈴薯、烏蘭察布馬鈴薯、恩施馬鈴薯、圍場馬鈴薯、嵐縣馬鈴薯等一批市場認可度高、廣受消費者青睞的馬鈴薯區域公用品牌,帶動農民增收效果明顯。
圖為黑龍江克山縣展出的馬鈴薯系列食品。本網記者 房寧 攝
屈冬玉指出,在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來臨之際,舉辦此次活動,給各地馬鈴薯及其加工產品提供推介品牌產品、展示品牌魅力、實現品牌價值的大舞臺,對于促進新時期我國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馬鈴薯要成為大產業,最終要靠大市場。沒有市場的產業是不可持續的,沒有消費者細分的市場也是不可持續的。人們常說“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不妨也說,土豆白菜各有所愛。土豆和白菜、蘿卜一樣,都是深受百姓青睞又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的美食,可以在飲食文化里相互促進、融合發展。馬鈴薯產業要做大做強,還要品牌化發展,打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把土豆的生物優勢、資源優勢變成生產優勢,最后變成品牌優勢和文化優勢。同時,還要標準化生產、精細化加工,才能讓產業走得更好,走得更遠,走得更可持續,最終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服務農業農村的現代化,造福廣大城鄉消費者。
圖為北京海樂達食品有限公司展出的馬鈴薯主食。本網記者 房寧 攝
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認為,助力農民豐收,必須選準產業,以產業興旺帶動農民富起來;必須打造品牌,以品牌戰略帶動農業強起來;必須建立現代流通體系,以產銷銜接帶動效益高起來;必須推進馬鈴薯主食化發展,帶動農民生活美起來。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介紹,全國馬鈴薯主食化產業聯盟依托中國農科院加工所核心技術,開發出五大類300多個馬鈴薯主食化產品品種,在9省7市100余家企業示范生產,在100余家企業開展示范,產品已銷往國內外,包括中東和東南亞等國家,涌現出一批優秀企業、產品、品牌和生產基地縣。
在活動現場的展示區,十大馬鈴薯主食化示范基地縣及其領軍企業擺開了“擂臺”,比產品、比特色、比產業。“定西馬鈴薯”麾下的甘肅巨鵬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帶來了多種口味的馬鈴薯片,香脆可口;甘肅薯香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帶來了馬鈴薯粉蒸制的花饃,色香味俱全。陜西“定邊馬鈴薯”的代表——陜西金中昌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馬鈴薯麥片、馬鈴薯牛角包,配上牛奶,就成了妥妥的營養早餐。山東“滕州馬鈴薯”則把烹飪臺安在了展位上,現場炸制的各式薯條、薯片令人垂涎;湖北“恩施小土豆”又以獨特的小身型、綿密的口感、富硒的內涵吸引參觀者駐足……
圖為“定邊馬鈴薯”推介。本網記者 房寧 攝
圖為“定西馬鈴薯”展出的優良品種。本網記者 房寧 攝
在云南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的展位前,中國藝薯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達飛向展位負責人瀾滄縣科協主席胡玉蘭詳細了解當地馬鈴薯的種植情況。
胡玉蘭說,除了農戶零散種植外,中國工程院支持幫扶他們建設了3500畝基地。這些基地位于拉祜族等“直過民族”(由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村落,土地也是“直過”的,閉塞、無污染,因而馬鈴薯的品質也非常自然、生態。由于當地的精深加工不發達,他們很希望能對接加工企業。
馬達飛很看重瀾滄馬鈴薯這種天然、生態的品質。他告訴記者,藝薯家致力構建以城市青年白領為主體人群的馬鈴薯主食消費模式,已在北京、上海、福州等地開設了5家馬鈴薯主食餐廳,開發了100多種菜品,90%以上的食材是馬鈴薯。位于三里屯的餐廳很受年輕人喜愛,日均流水1萬元以上,一個月能消耗3-5噸馬鈴薯。“馬鈴薯主食化要從教育開始,尤其讓城里的年輕人愛上馬鈴薯,讓他們不僅知道西式的薯片、薯條,還要讓他們以食用馬鈴薯菜品為時尚。”馬達飛說,他們推出的馬鈴薯焗飯最受歡迎,一份40元的飯能將馬鈴薯的價值提高200%。為提高馬鈴薯的附加值,他們還在嘗試馬鈴薯酒、皂等深加工產品,還在做馬鈴薯莊園的觀光項目。“馬鈴薯產業有前景,需要民營企業與政府部門一起推動。”
本次活動中,舉行了“十大馬鈴薯主食化示范基地縣”“十大領軍企業”“十大特色食品”等授牌儀式。這些都是全國馬鈴薯主食化產業聯盟近年來評選出的業界杰出代表。
圖為授牌儀式。本網記者 房寧 攝
在隨后的簽約環節里,北京市新發地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分別與馬鈴薯主食化示范縣的代表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公司董事長張玉璽表示,新發地市場作為首都人民的“菜籃子”,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馬鈴薯產業發展貢獻力量。據介紹,2017年,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交易總量為1618萬噸,交易總額為816億元。其中,馬鈴薯交易量80.6萬噸,交易額達15億元。
圖為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與十大馬鈴薯主食化示范縣簽約儀式。本網記者 房寧 攝
活動還設置了文藝表演環節。來自山西省嵐縣的農民歌手楊霞傾情演唱《土豆情》,嵐縣的農民藝術家們還為觀眾表演了呂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嵐縣八音”,演奏的《土豆歌》獲得全場喝彩。
圖為“嵐縣八音”表演。本網記者 房寧 攝
據悉,本次活動屬于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系列活動,由“中國農民豐收節”協調指導委員會指導,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中國農村雜志社、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全國馬鈴薯主食化產業聯盟共同主辦,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承辦。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