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中國大豆產業亟待實現均衡發展

——第三屆中國大豆產業國際高峰論壇綜述

2018-09-17 11:06:07    孫魯威

近日,在黑龍江哈爾濱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大豆產業國際高峰論壇”上,主辦方黑龍江省農委、農墾、大豆產業協會和大連商品交易所邀請的各方代表,對“新時代中國大豆產業創新升級”進行了探討。會議認為,中國大豆產業到了一個新的發展節點,均衡發展要成為新時代中國大豆產業升級的新基礎。

產量與品質都需要通過均衡發展實現突破

目前,中國大豆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產量不足。要產量就需要擴大面積,但是更需要在現有基礎上挖掘潛力。據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副主任李世潤介紹,大豆是黑龍江省四大主要糧食作物之一,近年來圍繞發展綠色、有機大豆,建設了一批生產基地,大豆產業呈現恢復性發展趨勢。2017年全省大豆種植面積5900萬畝,總產量近800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均為全國的一半,居全國首位。那么,黑龍江的潛力在哪里?

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農墾總局)黨委書記徐學陽介紹,墾區現有耕地4300多萬畝,其中大豆種植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墾區大豆品質優、產量高、商品性好,平均單產175公斤,接近美國大豆單產。經測算,如果黑龍江農區大豆單產達到墾區水平,在種植面積不增的情況下,黑龍江大豆可增產200余萬噸。

目前,全世界年產大豆約3.5億噸。其中,中國年產1420萬噸,約占4%。我國大豆2017年進口9553萬噸,其中3000多萬噸來自美國。要緩解進口壓力,需要多方面發力。生產、消費、進口,都有潛力可挖。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學教授蓋鈞鎰認為,中國大豆全國單產平均120公斤,增產潛力首先在于機械化的突破。他說,機械化水平是我國與國際大豆生產最大的差距,即便在東北,生產機械也基本上是引進國外機械,缺乏創新。此外,品種潛力也不小,通過改良品種每畝應該有30公斤的增產潛力。

中國南方大豆生產也走到前臺了。蓋均鎰教授說,按照現狀預測,中國食品市場有2500萬噸的高蛋白大豆需求,需要1.5億畝耕地來生產,畝產至少要達到166.7公斤。如果南方每個縣市的原料都能夠自給,就大大減輕了商品大豆的供應壓力。所以,黃淮與南方大豆生產也應該納入財政支持體系中,推動這些地區大豆產業走上新臺階。

資本層面的改善是實現均衡發展的著力點

中國大豆產業市場化早,其發展模式也是最具市場化:龍頭企業引領,金融服務參與。九三集團副總裁兼哈爾濱惠康食品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理博說:“大豆行業風險性極高,大豆的價格由農產品屬性讓位于金融屬性。我們90%的大豆需求需要在國外點價,點價時機把控是永恒的主題。點價之后需要點升貼水,做海運,做物流,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境內外貨幣匯率和利率的套保,回到國內做基差的點價銷售,一系列操作有效與否,決定了企業命運。”

一直相伴相隨的是期貨市場。大連商品交易所通過20多年的產業服務,已經深深植根于中國大豆產業之中。據大商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朱麗紅介紹,大豆期貨是大商所1993年成立即上市的期貨品種,如今已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大豆產業鏈工具體系。為服務實體經濟,大商所始終堅持服務模式創新。大商所下一步要把黃大豆1號合約徹底做一個“大手術”,要修改交割質量標準,以蛋白為指標,并把基準交割地點由大連調整到哈爾濱。合約修改后,黑龍江生產的蛋白豆都能納入期貨交割體系,有利于企業參與套期保值交易。

促進大豆產業均衡發展不能僅僅立足農業層面更要考慮資本層面的制約。走過15年,國家財政對于大豆產業如何形成自我發展能力亟待確立新的扶持思路。中國大豆產業協會會長、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楊寶龍建議,國家對主產區、大基地的扶持舉措要有利于推進產業均衡發展。而解決企業間的發展不平衡問題則要通過建立綜合性、系統性的產業聯盟來推進。

大商所產業拓展部總監蔣巍說,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營體系,讓這個行業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得到合理的收入,讓資本進入,讓風險管理、技術進步升級,最后真正變成一個好的產業。

國際化是對均衡發展能力的最終檢驗

俄羅斯大豆年需求量為700萬噸,自產只有400萬噸。俄羅斯中部和南部有優勢,除了小麥外騰不出更多土地來發展大豆。遠東地區是傳統大豆產區,目前卻因大豆種植出口效益不好而面積下降。阿穆爾農業綜合體總經理卡拉普金介紹,除了生產技術等跟不上,根本原因是貿易制約。他希望隨著中方大豆產業發展以及中俄深度合作,俄羅斯品牌大豆產品在中國市場能實現盈利。

佳沃北大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建超長期從事中俄貿易。他認為,對于遠東地區的土地資源,需要我們整體地與俄方開展交流與合作。北大荒集團和黑龍江省多年積淀的產業基礎是完全可以幫助俄羅斯發展農業的。關鍵是我們要用國際化、專業化、本地化視角去看待我們在海外的投資管控。只要踐行真正的國際化、專業化和本地化,我們在海外的中國企業一定會取得輝煌的成就。

國際化需要貿易服務能力的均衡對等。今年3月份的海關的數據顯示,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大豆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達到15萬噸。數字不大,但貿易商卻付出了巨大努力。任建超說,除了物流掣肘,還有諸如結算缺乏多樣性的問題,俄羅斯大豆在我國沒有固定的交易市場和定價規則,缺乏供應鏈金融和銀行支持,中俄大豆貿易依舊是現匯交易。中國企業在海外種植大豆可以按300美元每噸的價格回運,但是海外種植又處于監管真空狀態。雖然貿易便利化在與時俱進,但大豆貿易仍然問題多多。隨著“一帶一路”框架下黑河公路大橋、同江鐵路大橋的建設,給我國企業到俄羅斯投資帶來很多的前景和機會。但是,完善的管控服務體系才是國際化最重要的橋梁,必須同時著手修建。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