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6 08:41:00 中鋒
本報合肥訊(記者 中鋒)日前,安徽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馬友華成功研制出抗旱復合肥,可充分發揮水肥耦合效應,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和濕潤地區季節性干旱地區的抗旱增產效果明顯,推廣前景看好。
據了解,該復合肥的核心成果融土壤學、植物營養學、植物生理學、作物栽培學與肥料學、材料科學和化學工程技術為一體,在深入研究保水材料與肥料相互作用機理的基礎上,明確保水材料和肥料的相互作用臨界點,通過包膜材料篩選、分層包膜的特殊工藝研究,解決了保水材料遇化肥保水性能降低或消失的難題。通過在吉林、河北、甘肅、安徽等地的田間小區試驗和示范試驗后,結果顯示該抗旱復合肥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和濕潤地區季節性干旱地區的抗旱增產效果明顯,用戶反應良好。特別是在干旱年份或干旱季節,肥料的抗旱、保苗、節水、節肥、增產增收效果十分明顯。
良種推薦-玉米105
玉米105于2016年通過安徽省品種審定,幼苗葉鞘紫色,成株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19-20片,葉色深綠,葉片分布稀疏。雄穗分支中等,花藥黃色,花絲淡紅色。籽粒馬齒型、純黃色,穗軸白色。平均株高257.5厘米、穗位105.5厘米、穗長16.2厘米、穗粗4.9厘米、穗行數14.9行、行粒數29.9粒、出籽率88.7%、千粒重358.9克,全生育期100天左右。
該品種綜合抗性好,豐產穩產,抗小斑病、抗莖腐病,抗南方銹病,中抗紋枯病,抗高溫熱害1級,抗倒伏,成熟期早,籽粒大,可機收,適宜淮北玉米主產區種植,密度4200~4500株/畝。(本報記者 中鋒)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