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5 11:36:00 王曉艷
今年的秋分,對于8億多中國農民朋友、對于國家首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楊凌來說,都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節氣,它又多了一重特殊的身份——“中國農民豐收節”。這一天,所有的目光都將聚焦在農民身上;這一天,“農”字將再一次得到大寫……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楊凌成為六個分會場之一,喜訊接二連三,也令具有深厚“三農”情結的楊凌農科專家倍感自豪和欣慰。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樊志民:
農民豐收節是一個祝福的節日也是一個希望的節日
“‘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楊凌作為六個分會場之一,這些不僅反映了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重視、對楊凌成立21年來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所作工作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喚起全社會關心農民、關心農業的社會意識。”作為一名農史學者,樊志民先期參加了農民豐收節設置論證座談,對于節日當天的活動內容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樊志民表示,農民豐收節應當是一個感念的節日、一個慶祝的節日,也是一個祝福的節日、希望的節日,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節日里,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應當感恩天地自然、繼承優秀傳統、展示現代農業成就和豐收的喜悅。因此,要在這一天為我國的農業科學家及農林牧漁各行各業有成就與貢獻的農民授勛、頒獎,體現“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提升農業工作者的榮譽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育種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推廣副研究員何一哲:
希望農民豐收節成為每個中國人的節日
談起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育種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推廣副研究員何一哲甚是激動。他說:“今年秋分起,8億多農民朋友有了自己的專屬節日,這彌補了長期以來我國最大的群體沒有自己節日的空白,我由衷地為農民朋友們感到高興和自豪。”
在何一哲看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而作為首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楊凌又承擔著支撐和引領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國家使命,他希望,這一天不單單是農民自己的狂歡日,更應該成為整個中國社會的節日、成為每個國人的節日,在全社會營造重農強農的濃厚氛圍,凝聚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為我國“三農”事業發展創出更多“楊凌模式”、貢獻更多“楊凌力量”。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征兵:
農民豐收節的設立體現了國家對農民的尊重和對農業的關注
得知將每年的農歷秋分節氣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征兵說,他的第一感覺就是很振奮、很欣慰。從2010年提出設立農民節的設想,到參與主持首屆西安農民節“鄉村振興戰略論壇”,8年來,王征兵為農民節的設立積極發聲。
王征兵說,8億農民很偉大,是中國最龐大的群體,豐收節的設立體現了國家對農民的尊重和對農業的關注,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而作為我國首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經過21年的發展,楊凌在支撐和引領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六個分會場之一實屬必然。
千面鑼鼓慶豐收
陜西楊凌五泉鎮群眾積極籌備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楊凌分會場慶祝活動
本網楊凌訊(實習生 劉中權)“在得知楊凌成為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六大分會場之一,而我們五泉鎮成為楊凌分會場千面鑼鼓慶豐收活動的承辦鄉鎮后,我們鎮群眾參與積極、報名踴躍。”8月25日,在陜西省楊凌示范區五泉鎮文化站,該鎮文化站站長張選儒對記者說。
張選儒告訴記者,“在兩天時間內,我和五泉鎮人大主席張錦峰跑遍了五泉鎮所有的村子,組織了10個村的10個鑼鼓隊共計500余人,即使這樣,還有很多的人遺憾沒有選中自己。被選中的人,大多是平時就參與文藝團隊和鎮上的文化活動的積極分子。當得知自己被選上了千面鑼鼓隊后,一些群眾心花怒放,當天就給自己置辦好了練習用的道具。”
據了解,為辦好本次鑼鼓表演,五泉鎮請了專業的老師指導隊員們進行訓練,屆時,鑼鼓隊員將以精湛的技藝,把熱鬧喜慶的節日氛圍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