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4 08:34:00 張小雄
本報記者 張小雄
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開展以來,立足自身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因地制宜,連片推進,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地改善。2017年度在全省109個縣區中考核排名第一,被陜西省政府授予“全省改善農村人居先進縣區”,近日,記者就延安市寶塔區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先進的經驗和做法對寶塔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賈軍亮進行了采訪。
記者:請談一談寶塔區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上采取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績?
賈軍亮:近年來,寶塔區結合實際情況,堅持“用延安精神建設延安”,始終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擺在突出位置,以全面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為目標,分層次、分步驟地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努力打造具有陜北特色的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目前,寶塔區編制完成了一部分指引性文件,確定了環境整治、室內衛生、垃圾污水、衛生改廁、綠化亮化、山體、水體、動植物保護、特色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民居改造、衛生室及文化活動場地、鄉風文明等13項指標,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標準依據,并結合不同鄉村的特點,因村施策,制定符合村情、操作性強的規劃方案。同時,考慮到村莊自身用地、旅游、民宿、產業等特點,打造不同特色的美麗鄉村,萬花鄉佛道坪村被評為“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甘谷驛代家溝村、馮莊鄉康坪村、河莊坪趙家岸村被評為“全省美麗宜居示范村”,年度考核在全省109個縣區中排名第一,被陜西省政府授予“全省改善農村人居先進縣區”。
記者:針對農村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廁所革命等方面的環境問題,有哪些好的解決思路,現狀如何?
賈軍亮:過去農村垃圾遍地,得不到清運、處理,加之農村污水處理長期不被重視,導致垃圾圍村、污水橫流現象普遍存在。自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以來,全區320個行政村全部足額配置了垃圾收集設施,購買灑水車、掃地車、三輪和小型清運車輛等生活垃圾清運206輛,全力保障垃圾收集處理的正常運轉。“小垃圾”一直是困擾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大難題”,尤其是在環境意識相對薄弱的農村,為改善這一問題,寶塔區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的方式,并建立了“垃圾兌換銀行”。在鎮轉運環節,將收集垃圾進行壓縮后轉運至指定處理站進行無害化處理,實現了公司化運營。農戶將可回收用再利用的垃圾,到村委會積分,利用積分兌錢、兌物,以積分考評文明示范戶,此舉有效地調動了農戶參與垃圾治理的積極性,促使農村環境面貌得到了明顯改善。可以說,“垃圾兌換銀行”,不僅找到了困擾農村垃圾分類回收難題,也為轄區環境綜合整治獻出了一劑良方。
在污水處理方面,寶塔區采用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污水處理設備、統一集中處理,有效解決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難題。目前,已在馮莊、甘谷驛、河莊坪等鄉鎮的多個村莊建成并投入使用,處理后的水質達到無害化排放標準。大力推廣旱廁改水廁,明確規定旅游鄉村要修建1至2座水廁,人口較多的村莊修建1至2座公廁。目前,全區新建公共衛生廁所246座、改廁5249戶。
記者:農村人居環境好了,如何保障農民能留下來、穩得住、富起來?
賈軍亮:讓農民宜居的同時,還必須要宜業。雖然寶塔區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離中省市的要求和群眾的期盼還有一定差距。今后,我們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用延安精神建設延安”,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抓手,全面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三年行動計劃,繼續抓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廁所糞污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村莊規劃管理、村鎮建設管護“六大任務”,全力打造美麗宜居新寶塔。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