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1 15:35:08 曹義成
嘉峪關市以“雙促雙增”精準幫扶行動為引領,以農村“三變”改革為抓手,以人居環境改善為突破,以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為目標,精心謀劃部署,積極探索創新,取得了農村產業發展、農民收入增加、農村環境改善的新成效。
以“雙促雙增”精準幫扶為引領 提升鄉村發展水平
促進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關鍵在產業。嘉峪關市堅持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村綜合改革,加快實施新項目,大力發展新業態,加強推廣新科技,依靠旅游提收入,積極構建現代農業體系,持續提高農業創新力和競爭力。
嘉峪關市加大幫扶力度,實現農村全面提升。為每個村確定市級幫扶領導牽頭抓總、協調推進,確定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負責精準幫扶和整村提升,從每個牽頭單位選派一名處級干部、從其他幫扶單位各選派一名科級干部組成駐村幫扶工作隊,具體負責精準幫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一戶一策、精準施策、駐村幫扶的新機制新局面。推廣“三鏈建設”,增強農村黨組織的“火車頭”“領頭雁”效應。推進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加強村“兩委”班子、后備干部和黨員隊伍建設。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吸引鄉村能人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建設。推動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鞏固村級公益性設施建設成果。每個行政村每年配備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基金3萬元,設立理事會、招聘公益性崗位人員,推進村級公益設施長期發揮效益,形成村民自治、社會參與、激勵有效、約束有力的村級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長效機制。
以“三變”改革為抓手 筑牢鄉村振興之基
嘉峪關市建立以“抓協調、抓落實、抓責任”為重點的市、區、鎮三級領導包抓機制和常態化督查機制,實現“三變”改革合同書、股權證、分紅單“三個到戶”。完善風險防控機制,先后出臺20多項配套政策,為“三變”改革提供了支持。
目前,全市土地確權頒證率達到99%以上,村集體資產總額3.45億元,村集體資源總面積15.45萬畝。全市17個村中16個村已完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工作。共整合財政支農資金500余萬元,發放信貸資金1000余萬元,村民自籌資金240余萬元,撬動社會資本7000余萬元,吸引集體、農戶耕地、林地9500畝投入農村“三變”改革,發展農民股東988戶,實現農戶分紅207萬元,村集體分紅17.5萬元。全市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個,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83個,其中國家示范社5個、省級示范社8個,帶動農戶達3950戶,帶動農戶增收總額403萬元。進一步提高土地規模經營水平,形成河口村“三變+鄉村旅游”“三變+土地+勞動力”,野麻灣村“三變+戈壁農業”,斷山口村“三變+特色產業”等一批產業經營模式,壯大了主導產業,促進了農民收入的穩步提升。
以人居環境改善為突破口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全市以省級“千村美麗”示范村和“萬村整潔”村建設為抓手,全力開展“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著力打造可憩可游、宜業宜居、美化亮化的農村人居環境。自2014年以來,建成8個省級“千村美麗”示范村并通過驗收。結合農村危房改造項目實施,組織農戶對影響環境的舊房進行風貌改造,著力提升農村建筑風貌。開展村莊綠化行動,全面提高綠化覆蓋率,綠化率達到38.3%。
在此基礎上,嘉峪關市以“全域全城無垃圾創建”工作和開展“美麗雄關·萬人清潔”主題愛國衛生行動為契機,深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各鎮按照村民小組劃分為117個農村網格,將各網格道路沿線、農戶房前屋后以及農民田間地頭的亂堆亂放、陳舊垃圾等環境衛生問題以及城鄉接合部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進行集中清理,垃圾清理實行“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模式,有效解決了垃圾亂倒的問題。目前農村共配備垃圾壓縮車3輛、轉運收集車19輛、分類式垃圾箱1021個、垃圾斗164個,建設垃圾收集房17座。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