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3 17:50:20
小龍蝦市場自2015年開啟上升通道以來,7錢以上大蝦塘頭價至2017年開市時市場價達到75元每斤。目前,供需兩旺的小龍蝦已形成產業產值達千億級的火爆品種。
一直以來,小龍蝦產量的增長基本都是靠養殖面積的增加,單位產量并沒有上升。根據《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7)》數據,2016年全國平均年單產(含捕撈量)在200斤/畝左右水平。據市場調查了解到,稻田輪作小龍蝦年產量數據多在130~200斤的水平,同樣是稻田養得好的可達250~300斤/畝;池塘精養的多批次養殖一般只有400~500斤水平,好的可以做到600~1000斤/畝。這與許多養殖戶對小龍蝦的養殖存在一些認識不足和誤區有很大關系。本文將一線養殖結果、技術服務中的問題和科學養殖理念相結合做了總結,以期為廣大從業者提供積極有效的幫助,進而促進小龍蝦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一、養殖池的準備
1.水草
水草在小龍蝦的養殖中很重要,水草方面的誤區主要集中于種植的水草種類和水草覆蓋面積上。伊樂藻適宜于水溫30℃以下的養殖時期,溫度持續過高會老化、作用效率急劇下降甚至因管理不當而腐爛產生危害;輪葉黑藻30℃以上時比伊樂藻更有優勢,但是溫度在35℃以上生長也變弱。故而,必須適當搭配水花生、空心菜、雙穗雀稗這些可漂浮于水的植物做補充。溫度適宜時,水草生長較快須及時刈割,防止覆蓋面積過大形成危害:一般池塘控制在50%左右的覆蓋面積,且要求留出足夠的過水透光的空間;稻田養殖的覆蓋面積不宜過大,控制在20%左右即可,養殖中要注意保護。
2.水深
養殖池的水深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要多關注水位的控制,水位控制的意義主要體現于調節水溫和提升出蝦品質上。建議低溫養殖期以0.7米左右適宜,高溫養殖期以1~1.2米為宜。特別是稻田養殖戶,目前普遍存在的誤區是認為淺水一樣也能出好蝦,有許多人長期水深只有不到0.4米甚至更淺,這不利于提高養殖效益。水太淺的池容易出鐵殼蝦、小規格蝦,而深水池容易出青蝦、青紅蝦、大規格蝦品質更好。
3.水質及底質預處理
稻田由于有大量稻梗,上水之后很快就會敗壞水質,要及時使用益生菌和水質改良劑處理,待水質良好之后才能投放苗種,不能急于放苗;也可以泡水之后整體更換新水,換水之后再及時補肥,由于此法既造成肥力流失又污染環境故而并不推薦。
老魚塘改養蝦的,應先清除過多的淤泥,并留10厘米的淤泥層曝曬,待曝曬至泥層較為干燥但手感較軟時即可。淤泥過少不利于水草的種植,淤泥過多不利于底質的后期控制,池底曝曬過于干硬不利于水草的生長耽誤投苗。
二、苗的投放
1.投苗密度
市場上很多養殖戶在盲目投苗,不會或根本不知道根據自己的養殖池的實際情況來投放苗種;部分從業人員為了促銷故意推薦新養殖戶高密度放苗;還有不懂行的技術員亂建議放苗的。小龍蝦的苗一般指數量在70尾/斤以上的幼蝦。
目前,常見的技術指導多以單批8000~10000尾/畝(按照100尾/斤規格、80~100斤)投苗的居多。這對于小龍蝦這個品種而言,已經是屬于高密度放苗了。該水平投苗密度,只適合水草狀態理想,有一定增氧能力的精養池塘,同時還要求養殖戶有相匹配的管理水平。達不到要求的池塘,最多只能放6000尾/畝(按照100尾/斤規格、約60斤),推薦5000尾/畝即可。根據市場調查顯示,以高密度投苗的養殖戶最終收獲統計的成活率多只能達到60%左右的水平,一方面蝦苗成活率低,苗種投入浪費可達500~1000元/畝;另一方面長速不理想、規格長得慢養殖周期長,中等密度25~30天可以大批量出蝦,高密度要推后10天以上,出蝦價格落差可達4~10元/斤;同時還病害多發、一旦發病損失嚴重,投資風險高、回報率偏低。
稻田養殖的,根據實際情況只建議投放3000~5000尾/畝的密度,切忌照搬池塘養殖的投放密度。在這個密度下,配以適當的管理,能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好的投資回報。一般根據市場對商品蝦的規格需求,可以在25天左右即可開始起捕上市。
2.苗的運輸
目前普遍采用干法運輸蝦苗,蝦苗的供應也多以短途運輸為主。0.5小時左右的運輸距離一般不會造成明顯損耗。1~2小時的運輸距離需要適當注意,裝蝦苗的工具應當使用可透水的塑料框,并在框內設置密眼無節網片將蝦體與塑料框隔開減少擦傷,每0.5小時噴水一次保持蝦體濕潤;蝦苗堆疊的高度不宜超過15厘米。超過2小時的運輸距離,蝦苗堆疊高度應控制在10厘米以內,噴水時應添加抗應激物質,有條件的應在蝦苗上下兩層覆蓋少量水草幫助保濕。氣溫高時使用空調車運輸的,要注意溫度的變化,防止放苗時蝦體溫與水溫差距過大產生溫度應激造成大量損耗;氣溫高時,要盡量在早上7點前下塘。
3.下苗前的準備
下苗前要試水調水。用網兜裝小規格蝦苗放入池塘觀察24小時,達到95%以上成活才能投苗;否則,應使用調水產品改良水質之后再試水。
特別要指出,不同時間段苗的品質差距很大。通常,4月中旬以前出的苗都比較好,此時放苗前一般只需要提前使用益生菌和常規調水產品改良水質即可;從4月下旬之后,進入病害高發期,而5―6月份尤甚,故補充蝦苗時,建議放苗前第4天全池用復合碘消毒,第2天補充益生菌,在放苗前第1天潑灑優質的解毒抗應激的產品提高蝦苗成活率。
三、餌料的使用
1.餌料種類的選擇
很多養殖戶認為小龍蝦是雜食性的,所以選擇的餌料多偏向于植物原料為主;實際上小龍蝦是雜食偏肉食性的,應當提高其餌料中的動物性餌料比例。
餌料的選擇上,隨著蝦價的攀升,目前多數地區都以商品飼料為主;同時,依然還有較多人使用原糧如大豆、玉米、小麥等投喂的,特別是在稻田養殖區;還有少量人使用豆粕、菜籽粕(餅)、畜禽屠宰下腳料的。
由于小龍蝦的商品飼料從2016年才正式興起,2017年才大范圍大量使用,關于小龍蝦的具體營養需求的實驗研究都還很欠缺,所以目前市面上的商品小龍蝦料質量差距很大,大多數蝦料的質量都只能是差強人意。通常,建議選不低于28%蛋白質的料,最好生產廠家具有特種水產料生產能力,若有30%或32%蛋白質的則更佳;另外,推薦使用正規螃蟹料養龍蝦,效果較為理想。
原糧的選擇上,以大豆為佳,但是單純投喂原糧的小龍蝦生產性能往往不及使用相對優質的商品飼料;也有使用劣質飼料還不如使用大豆的案例。建議原糧作為輔糧,摻雜比例不超過20%,而以相對優質的商品飼料為主。除大豆以外的糧食或者粕類不建議使用。
2.投餌率與次數
一般養殖魚類或者蝦蟹類的成品養殖期的日投餌率在3%左右,苗種培育期在5%左右;小龍蝦生長快速,實際養殖效果顯示,其日投餌率要顯著高于其他品種,從放苗后可以維持在8%~12%的水平。參照魚的標準養小龍蝦,將使養殖周期拉長、規格不高、成活率降低。許多養殖戶只投喂下午一頓,這會造成餌料浪費或不足。養殖效果顯示,日投2~3次更利于其快速生長。
3.投料方法
常規魚類以及游泳性蝦類,因游動較快活動范圍廣,集中投餌反應迅速;小龍蝦有所不同,其常規活動方式以貼地、貼草爬行為主,想要到達目的地需要翻越各種障礙物,故而不太可能迅速到達單一或小區域投料點,故投料方式有所不同。根據實踐,建議投料區域以長條塊設置為佳,均勻拋撒,一般使用人工拋撒或者農用電動撒肥機,每一投料區覆蓋范圍以料區邊線往外延伸5~10米。
四、動保產品及環境改良劑的合理使用
1.正確認識相關產品
動保產品和環境改良劑不僅是一個物質化的事物,其還內涵了科學技術的力量,其能夠幫助廣大養殖戶提升效益,減少病害發生幾率,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方面所有產品都有其適用范圍,并不是萬能的;同時,也并非所有的病害都有合適的產品或藥物來治療,如病毒性疾病。要想達到較為理想的處理結果,既要用對產品,使用產品介入的時機也極為重要,這點養殖戶需要充分認識。另外,在使用時務必按照相關人員的推薦用量正確使用,不宜盲目加大用量,避免產生不利后果。
2.正確選擇產品
由于多數養殖戶并不具備專業知識背景,市場上產品和商家也是多的讓人眼花繚亂,養殖戶想選好、用對產品建議參考以下幾點。
其一,選人:售賣產品的人或者店鋪,要求有專業知識背景或者有執業證書;相關人員能夠通過水質監測、專業的問詢向養殖戶了解池塘及蝦的狀況;相關人員對于養殖戶的疑問能夠給予專業解釋;相關人員能在銷售活動中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行事遵循原則。符合這四點要求的人員能夠給出合適合理建議和方案,往往更值得信賴。
其二,選公司:最好選擇從業多年、品牌過硬、口碑良好的正規大公司產品,大公司往往具有良好的生產設備,專業的研發生產能力,專業的技術團隊,能夠提供符合標準規范、可靠、穩定、高效的產品,保證產品的適用性。
其三,選產品:要求產品包裝規范,標識清晰、清楚,標簽內容規范完整,有相應的標準編號、批準文號。
其四,選價格:同種類型同種規格的產品,正規廠家的價格相差都不大;過于便宜的產品,往往達不到應有的作用,費時費力費錢還誤事,不宜貪便宜。
五、樹立小龍蝦病害處理信心
2015年之前小龍蝦以自然粗養的模式為主,投入少、產量低、市場價格便宜。一方面,蝦發病后,養殖戶投入意愿不高;另一方面,處理方法不當、防治效果差致使許多養殖戶對病害處理缺乏信心。但是,隨著近幾年小龍蝦消費端的火熱,科研人員、飼料和動保企業都開始投入精力服務于小龍蝦的各個環節,為小龍蝦養殖保駕護航。市場調查顯示,除了極少數案例出現發病幾日便全池蝦死完的,多數案例在得到正確處理之后能得到較好解決,及時減少損失。所以,在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下,養殖戶要樹立病害防治的信心,出現問題及時找相關技術人員咨詢解決。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