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9 09:01:11
本網楊凌訊(記者 王海明 張莉)七月份以來,山西、陜西、新疆等地的養雞場喜報頻傳,由楊凌科學家發明的“蛋雞換羽”新技術,成為各大蛋雞養殖場節本增效、讓雞重新恢復高產性能、有效規避市場價格風險的“利器”。該項技術讓蛋雞的傳統生產周期從500天左右延長至1000天,甚至更長,可最大程度激發蛋雞高產的天然性能,并能通過人工干預、結合市場行情控制產蛋高峰周期,從而科學規避市場風險,提高養殖效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醫學院叢日華博士表示,將此項技術用于蛋雞生產,無疑是蛋雞行業的一次革命性創新和突破。
來自該技術團隊的楊凌大西農蛋雞換羽研究所的一位樊姓國家執業獸醫師表示,老鷹是壽命最長的鳥,可以活到七十歲。當它活到四十歲時,喙、爪子、羽毛都已經老化,這時它必須飛到懸崖上,把喙敲掉,讓新的喙長出來,把指甲拔掉,讓新的爪子長出來,把羽毛拔掉,讓新的羽毛長出來,五個月以后才可以重新飛翔。這樣它就可以再活三十年。“拔毛斷喙,鷹獲重生。這是大家眾所周知的勵志故事,在蛋雞生產實踐中,我們團隊來自新疆石河子農學院、甘肅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養雞專家,經過16年的不懈研究和努力,最終成功破解了蛋雞生產中蛋雞在養殖500天左右必須淘汰的行業難題,通過人工干預與飼喂專用的食料,從而讓淘汰蛋雞在短時間內‘返老還童’,讓蛋雞老化的生殖系統和機體恢復到青年雞的狀態。”他告訴記者,該團隊研究發明的相關技術和配套專用飼料共獲得了4項國家發明專利,這些發明在蛋雞換羽技術和配套飼料上當屬首例。
當記者聯系上運用了該項發明專利技術的山西朔州市盛峰農牧有限公司時,該公司負責人楊峰說:“這個技術太‘牛’了!去年行情不好時,差點把雞淘汰了,我從同行口中得知楊凌發明了‘蛋雞換羽’新技術后,就聯系上了楊凌的技術團隊,并在我們的養雞場廣泛運用了這項新技術。第一批趕上了好行情,賺了一筆錢。我還發現,換羽后的雞,疫苗是不用打的,就不會出現因防疫而降低產蛋率的現象,產出來的還是無抗蛋。從去年開始,我們的養雞場4萬只蛋雞已經分批換羽,現在已經是第三批了。”
浙江省江山市大夫第家庭農場負責人姜德貴感慨:“去年如果不換羽的話,我直接虧損60萬,換羽后還賺了40多萬。”
山西介休綠健農牧有限公司負責人馮吉亮激動地告訴記者:“這項技術太棒了,我們是和正大集團合作的企業,去年換羽后,蛋品質量達到最佳,直接出口到香港市場。我們公司又買了10萬多只460日齡的淘汰雞換羽,這比傳統的買雛雞節約成本近300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