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7 11:16:00
酵素是酶的別稱,是指植物進行深層發酵后提取的一種含生物活性物質的低鹽液體。而環保酵素是酵素的一種,是把鮮垃圾(蔬菜葉、水果皮等)、糖和水按照3∶1∶10的比例混合,經厭氧發酵后產生的棕色液體。除了能減少垃圾,酵素還是天然的有機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環境,促進植物生長,抑制害蟲生長發育。近年來,浙江、重慶等地在農作物種植上應用酵素,起到了提升農產品品質、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的效果,為農業生產增添了一抹“綠色”。
爛果制酵素果實更清香
走進位于浙江省溫嶺市太湖水庫東岸大太公路兩側的大寨地果業有限公司,你會發現果園里整齊擺放著數十個塑料桶。大寨地果業負責人林方軍說:“塑料桶里盛放的是近年非常流行的環保酵素,是用來做肥料的。”
“環保酵素是收集落果、次果、爛果,加入糖和水,裝入密封的容器,經厭氧發酵,產生的棕色液體,是一種很好的有機肥料。同時,還有凈化空氣等很好的環保效果。”林方軍說。
溫嶺市特產站副站長金偉是“爛果等植物殘體在現代生態循環果園中的應用”項目主持人。他介紹說,提取環保酵素做葉面噴施試驗,效果比單一使用磷酸二氫鉀或尿素做葉面肥和濃縮沼液都好。
溫嶺市農林局相關技術專家說,大寨地果業出產的葡萄柚香氣更加濃郁、口感更加清新,正是得益于產地位于太湖水庫邊上這一獨特的自然條件和生產中主要使用有機肥料、環保酵素這些“獨門絕技”。
不施化肥用酵素蔬菜俏銷港澳
近日,記者來到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涂市鎮桃魚村,在一處生態蔬菜種植基地內,基地負責人姚禎祥說,這些蔬菜主要銷往沿海以及港澳地區。姚禎祥介紹,以前在酉陽,村民們普遍種植玉米等傳統農作物。長期以來,由于化肥施用過量,導致土壤PH值過低,土地酸化且板結嚴重。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姚禎祥請來專家進行種植技術指導,發展起了“酵素農業”,并引進了不少國外的蔬菜品種。
“通過施酵素肥,如今土壤PH值上升,成功轉化為堿性,種出來的農作物也更‘健康’了。”姚禎祥說。今年3月,姚禎祥請來重慶市涪陵區檢驗檢疫局對當地的空氣、土壤、水以及農作物進行了全面檢測,并成功拿到了出口蔬菜基地認證。因此蔬菜成熟后,便能銷往港澳及海外市場。
酵素米每斤18元仍供不應求
2017年,夏良根在浙江省紹興市蘭亭街道流轉了100多畝承包地,首次批量種植酵素米。稻米成熟后,產品供不應求。目前,優質酵素米的市場售價在25元/斤左右。夏良根說:“酵素米賣得其實是生態環境的附加值,未來,隨著土壤肥力持續改善,水稻品質進一步提升,頂級酵素米的價格還能賣得更高。”
酵素米,簡單來說就是“吃”酵素長大的稻米。夏良根介紹,在水稻生長過程中,用特制的酵素液肥代替化肥,在各個階段按比例進行葉面噴施,并大幅減少農藥使用量。“有了微生物的助力,水稻免疫力增強,根系長得更加健壯,不易倒伏,不易感染病蟲害,稻米也更加晶瑩剔透,口感更好。”夏良根說。(據《農民日報》)回落。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