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7 08:51:10 黨菲
現代農業示范,讓來楊凌的人“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帶得回”.
本報記者 黨菲
一座座現代農莊拔地而起,一排排矮砧蘋果映紅笑臉,一幢幢設施大棚鱗次櫛比……陜西楊凌以“現代農業看楊凌”為目標,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子,規劃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創新生產經營方式,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發展。近年來,楊凌的農業產業化水平及其示范作用有了大幅提升,楊凌已經成為支撐和引領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顆良種、千粒好糧再攀現代種業新高地
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小麥六次更新換代,其中四次都由楊凌主導,油菜雜種優勢利用更一直領先世界。為將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的手里,成立21年以來,楊凌示范區始終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在現代農業新品種培育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俗話說:“一顆良種,千粒好糧”。依托農業科研平臺,農科專家、農民育種家及企業育種人,通過引種繁育、雜交育種、遠緣雜交、基因工程等多種方式,初步估算累計育成動植物新品種600余個,為全面打造國家現代種業示范區奠定基礎。
在農業部的支持下,楊凌成立了全國首家國家級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即國家(楊凌)旱區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累計完成品種權交易143項,成交金額過億元。21年來,楊凌以兩所大學和陜西省雜交油菜中心為依托,形成了以小麥、玉米為主的糧食作物,以油菜為主的油料作物,以大白菜、甘藍、番茄為主的蔬菜,以蘋果、獼猴桃、西甜瓜為主的果業產業體系。據測算,由楊凌繁育推出的新品種增加產值超千億元。
吸引“新人”、提升“老人”打造高效農業新引擎
在大西北,種了大半輩子莊稼的馬新世早已是遠近聞名的農民“科學家”。源于一份發自內心的堅守,這幾年,老馬對農業新品種和新技術的鉆研程度幾乎到了癡迷的地步,從最先創辦楊凌西甜瓜蔬菜研究所到組建楊凌千普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再到合辦西北最大的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半個世紀在地里摸爬滾打,這位愛農業的老農已蛻變成“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眼下他又開始盤算著把楊凌的優質農產品通過自貿區賣到國外去。
“新型職業農民育出美好前景,在楊凌,當農民不再是一種身份,而是一份體面的職業。”作為陜西省首批職業農民,馬新世在接受采訪時激動地說,想要真正當好職業農民,仍離不開學習充電,現在他所創辦的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田間大學”,吸引全國百余名“準職業農民”慕名來此學習農業科技知識,有望成為農業領域創業創新的實踐骨干。
回首楊凌著力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現代農莊集群的順勢崛起彰顯了楊凌創新發展的新智慧。在短短兩三年時間內,30座烙印著“楊凌元素”的現代農莊蓬勃興起,給這座青春洋溢的“農科城”注入了休閑農業的新內涵。
在眾多現代農莊中,位于楊凌小湋河之畔的快活林農莊可謂是一顆璀璨的“綠色明珠”。這里除了人們熟悉的林下養雞外,游客在“名雞園”觀光區還能欣賞到國內外60多種名雞風姿,蛋雕、繪畫,美味餐飲和天然無雕飾的莊園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在“農莊主”黨顯茹的智慧經營下,林下養殖生態雞產下的土雞蛋每年供不應求,利用蛋殼雕琢的蛋雕工藝品讓游客在潛移默化的娛樂中體味蛋雕藝術的無窮魅力,打出了一套集養殖、加工、銷售、旅游“三產”融合發展的“組合拳”,整個農莊將現代養殖與休閑農業“玩”出了新高度。
近年來,楊凌通過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有效改變農戶經營分散格局,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實現了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一體化經營,共同參與市場競爭;通過以現代農莊集群為抓手,發展“第六產業”,打造一、二、三產業緊密融合的全產業鏈條,變單一業態多元化格局,創新豐富了現代農業發展內涵,推動特色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通過打造現代“互聯網+”技術平臺,積極探索發展電商務、農業大數據服務以及智慧農業發展新路徑,突破了傳統農業生產的時空局限,開辟了現代農業發展空間。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