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1 16:29:24
本報記者 范高明報道
與城市相比,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組織管理方式滯后,而在浙江美麗鄉村建設全局中,垃圾分類與轟轟烈烈的“五水共治”“四邊三化”“三改一拆”等專項活動始終伴隨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長興縣則將垃圾分類、“五水共治”“四邊三化”“三改一拆”與鄉村民宿等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作為全縣中心工作的中心點,實施美麗鄉村創建全縣一盤棋。
自2003年啟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來,浙江美麗鄉村建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據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全國各級媒體關于浙江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的新聞、專題類相關報道共計15萬多篇,記錄了浙江在美麗鄉村治理方面的業績。其中,鄉村旅游、環境整治、基層治理、農村電商、回鄉創業、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報道數居前,成為外界解讀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切入口。
鄉村旅游的發展也帶動了民宿經濟的蓬勃發展,尤其是鄉村民宿更成為農村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點。“農家樂”“漁家樂”“洋家樂”等多種民宿形態成為輿論解讀的重點樣本。2017以來,長興及時制定《美麗鄉村示范縣創建補短板專項行動方案》,在全縣范圍內推進23個精品村建設,目前水口鄉顧渚村、龍山街道、小浦鎮、李家巷鎮等近30個精品村已基本完成投資建設。另外,已完成投入1個多億(對江南茶鄉顧渚支線、銀杏長廊、希望田野呂山段等)用于推進道路的亮化、美化、綠化、整潔化等美麗鄉村風景線建設。
同時,自去年開始,記者在采訪中就留意到,在李家巷鎮各村、小浦鎮的十里銀杏長廊、水口鄉等鄉鎮各項美麗鄉村整治工作都在有序進行中。為此,2017年,長興縣還專門出臺了《2017年度全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方案》,在此框架下,明確各相關部門的具體職責,形成了分工明晰、權責明確的協作模式。同時,為了能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部門之間還建立開展了上下“聯動”、左右“聯合”、全線“聯通”的機制體系,并給予責任部門(組織)以相應的專項資金支持,從而確保垃圾分類長效、常態化運行,破除了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壁壘。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任務較為繁重。守住一方厚土,造福一方百姓。
近年來,長興縣始終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重要思想為根本指導,對曾為地方經濟做出過一些貢獻的低、小、散等地方中小企業,以壯士斷腕的魄力,通過調整結構、轉型升級,堅決走綠色發展之路,告別了傳統的粗放式發展模式。曾經的煤礦、石礦逐漸被今天的鄉村特色、民宿、濕地取代,綠色經濟發展成為了城市名片,長興,逐漸成為長三角地區知名的“都市后花園”,一幅清麗動人的江南美麗鄉村圖景在這里精美呈現。
總結浙江省“千萬工程”的成功經驗,從“功成不必在我”、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施政理念到從農村垃圾處理、污水治理開始的細致規劃,都著重強調各級政府為民“務實”二字。
自2003年以來,外界對美麗鄉村的關注熱度持續走高。特別是從近幾年來看,杭州、湖州、麗水等地的優美生態環境、發達的鄉村游,在全域旅游發展中取得了一定成就。除此之外,各地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傳統古村落、原始文化保護,大力探索實踐現代文化與傳統村落文化旅游發展模式。浙江長興縣以美麗鄉村建設助力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或能為一些地區的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新的樣本和發展思路。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