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4 16:13:48 劉強
近日,在位于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曙光現代農業循環經濟園區里的聚美恒果四季采摘園,大棚里的毛桃和油桃結得滿滿的。負責人劉淑輝告訴筆者,公司于2014年入駐園區,當地氣象部門從一開始就給予了業務支持,考慮到當地冬季氣溫低,按照氣象局的建議,每個大棚前都加了防寒裙,下面埋上80公分深、5公分厚的保溫板,使用后保溫效果很好,節省了很大的經營成本?,F采摘園共有34個大棚,其中有14個大棚安裝了氣象設備,它能顯示棚內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通過縣氣象局開發的手機APP和微信,可隨時隨地查看相關大棚的數據情況,從而決定是否采取保溫、防風等措施。“其實就一個普通大棚,但融入了智慧氣象之后,它就升級成了智能化溫室。”劉淑輝說。
同在曙光園區的綠豐泉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則是一家肉牛養殖公司,現存欄黑又亮的安格斯基礎母牛4000頭。公司負責人李洪武介紹,公司里的6棟牛舍就是中國氣象局援建的扶貧項目。公司從2016年開始運營起,氣象部門就為公司提供了非常周到的“氣象服務套餐”,包括根據當地的氣溫調整人工配種時間,提供紫花苜蓿從越冬、返青、生長、灌溉到收割晾曬的全程天氣情況、影響預報及生產建議等。目前第一批小牛犢已達1500頭,健康活潑。同時公司還按照資產帶動模式進行分紅,目前貧困戶已獲得資產性收益650萬元,受益貧困戶2500戶。
張祖強說,普惠式的氣象服務,覆蓋突泉全縣266萬畝農田,惠及20余萬農牧民,在保障糧食安全、防災減災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還為全縣981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直通式”服務。
“玉米品種精細化查詢系統”為全縣188個村屯匹配適宜種植品種和搭配品種,指導農民精良選種。突泉縣特色作物綠豆被自治區氣候中心認證為“氣候好產品”,成為興安盟首個獲得“氣候名片”的農產品。把突泉縣納入東北區域飛機增雨作業,全縣19門防雹高炮、3部增雨火箭,形成立體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體系。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