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8 08:58:00
近年來,在農業轉型發展的要求下,肥料行業傳統的發展路徑已經不能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需要,特種肥料迎來了快速發展期,但目前我國特種肥料的市場占有率和質量卻難以滿足需求。6月14至15日,2018全球特種肥料大會在京召開,與會專家就特種肥發展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機遇:功能全增長快前景廣動力足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化肥的功能不局限于提高作物產量那么簡單,具有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環境、補充作物中微量元素作用的特種肥料贏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據中國化工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20日,我國特種肥料登記產品達15361個。其中,水溶肥料2017年產量達400萬噸,同比增長14%,成為特種肥料中發展最好的門類。
“特種肥料的發展與農業發展緊密相關,只有加快特種肥料的快速發展,才能保證農業生產沿著高產、優質的方向發展。”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新型肥料專業委員會主任沈兵說。
挑戰:發展熱市場亂價格貴需求慢
在我國肥料行業的關鍵轉型期,不少企業加大特種肥料產品的研發、推廣力度。“但從整體來看,我國特肥仍呈現出發展熱、市場亂、價格貴、需求慢的現狀。”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咨詢CEO黃音國說。
在農民的接受程度上,特種肥料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農民種植習慣的改變不會那么迅速。在成本面前,他們不會考慮長遠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黃音國說,就特種肥料本身來講,目前也存在著概念不清、質量參差不齊、原料來源不明、配方單一等問題。“截至今年5月,僅水溶肥產品登記數量就超過了1.1萬個,但對登記數量的過分追求是盲目的,企業應該更多關注產品效果是否穩定、價格是否過高、產品賣點是否準確、原料來源是否安全。”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陳清說。
破局:定位準重增效搞配方做服務
陳清認為,在特種肥料產品上,要突出高效化、便捷化的賣點,開發能夠以低成本來實現大規模生產的產品,以性價比打動農民。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大教授張福鎖認為,通過各類增效載體,并在其中添加適量中微量元素,實現有機無機的配合,能夠實現化肥產業的綠色發展和農業的減量增效。智利礦業化工中國區銷售經理李升瑞認為,根據作物不同的類型和生長階段,設計不同的水溶肥配方,可以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更好地幫助農民提高效率。
在特種肥料的應用推廣上,專家建議,要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加強田間的實驗和應用。“農資企業的角色,要從化肥供應商轉變為綜合服務商,未來評價產品好壞的標準,將不再是產品,而是服務。”陳清說。(據《農民日報》)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