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9 16:49:33
【中國農機網 市場行情】“算了,不挖了,蒜降到三角錢一斤都沒人要。”又到了大蒜收獲的季節,相對于前兩年大蒜上市帶來的喜悅,很多地方的蒜農們卻是愁眉苦臉,再也高興不起來了。原因無他,今年的大蒜價格暴跌,種得越多意味著虧損的也越多。
作為大蒜的最大生產國,蒜在我國調味品市場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大蒜普通種植于全國多個地區,甚至成了很多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忽高忽低的大蒜價格卻也讓蒜農們苦不堪言。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虧本,甚至是血本無歸,更加尷尬的是即便是虧損還不能讓蒜爛在地里,因為那樣產生的蟲害勢必會影響到下一季作物的種植。
供需失衡,大蒜價格低迷
從2016年十元錢每斤,到2017年的兩三元錢每斤,而今年很多地方的大蒜更卻是跌到了幾角錢一斤。除去土地承包、肥料以及人工費等等成本費用,最后蒜農畝地可能還需要虧損一千多元錢。
CCTV7[聚焦三農]從“蒜你狠”到“蒜你慘”的背后
受近年利好行情、炒作行為對市場信息的誤導等影響,各地種植大蒜的面積不同程度地增加。2016年,我國大蒜總產量470萬噸,2017年總產量已經上升到632.8萬噸,而今年很多地方還在擴大生產。市場供需失衡,大蒜價格下跌。同時,由于2017年的大蒜價格下跌時,大蒜儲存商沒有選擇去庫存,而是選擇冷庫存貨。
與此同時,因為市場信息的不對等,缺乏對市場的有效認識,種植戶盲目擴張生產規模,今年的大蒜種植面積又繼續擴大。冷庫中的大蒜還沒賣出,新蒜即將上市,這種情況下市場遭到雙面夾擊。
多方博弈,誰會是最后贏家
對于蒜農來說,一年多的辛苦勞作就看這段時間的收獲成果了。因此,自然希望價格能夠高一些。一般蒜農會在入庫儲藏前進行交易,而在蒜農和收購商對于大蒜價格存在心理落差的情況下,尚不清楚大蒜價格是否會回升,因此有意向銷售干蒜的蒜農會“惜售等待回暖”。同時,他們還需要關注其他蒜農入市售貨的節奏,一面在貨源供應量較為集中的時間段自身收益受到影響。
對于收購商來說,作為中間商也是叫苦連連。蒜價越低,蒜農的“惜售”心理就會越強,他們就越難在短時間內收購到大蒜,但同時要保證自身的既得利益,就不可能不存在繼續壓價的可能。這使得蒜農與收購商之間形成拉鋸局面,一時僵持不下。
而因為大蒜價格低,使得更多的小商販比往年節省更多的錢就能夠收購到更多的大蒜,即買即售,周轉快、風險小。低價收購來的大蒜流入市場,利用低價優勢和原有的批發商惡性競爭,擾亂市場秩序,影響的最終還是消費者的權益。
大蒜儲存商相對而言受價格影響較小,他們更注意的是市場行情。隨著天氣變熱,大蒜將陸續發芽、變質,這使得蒜農不免擔心如果到那時還沒有入庫,發芽的大蒜將難以出售,損失就更大了。大蒜一般的休眠期就在8月底,因此必須在8月底前全部入庫,在那時,貴賤都得賣了。而儲存商更加擔心的是市場行情,因此大多會處于觀望狀態。
可見,在這場多方博弈的戰爭中,恐怕并沒有真正的贏家。大蒜價格的持續低迷,不僅僅是蒜農的利益受到損失,事實上收購商、儲存商的利潤空間也在縮小。并且,這場拉鋸戰中,受到很大影響的還有心理狀況以及長期身處高溫室外時的身體情況。
多舉措并行,促進大蒜市場良性發展
農民掌握市場信息有限,對于市場的風險評估不足;而由于家庭經濟基礎薄弱,因此缺乏自我消化風險的能力,一旦面臨較大的市場波動,很有可能就會“傷筋動骨”。因此,購買農業保險規避風險顯然是很必要的。
建立健全信息互通機制也是重要舉措之一。前兩年的“蒜你狠”,無形之中拉動了蒜農種植大蒜的積極性,再加上由于市場信息的不對等,很多農戶嘗到甜頭之后只會盲目擴張生產面積,造成市場供需的失衡。而建立健全專業的信息互通機制可以使大蒜主產區根據當地的種植、產量、收獲情況進行及時溝通預警,避免盲目擴張生產,保證蒜農利益。
近年來,大蒜的生產成本中很大一部分都來自于人工成本,雇傭工人挖蒜的價格在持續上升。大蒜收獲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大蒜收獲時的生產效率,同時還節約了勞動力成本。大蒜收獲機是在大蒜成熟時用機械對大蒜挖掘、去土、輸送、整理、切莖、收集、轉運等農藝環節或單項、或多項、或全部環節進行收獲的農機具。
此外,輪作顯然也有利于降低農民風險。如采取大蒜+水稻(小麥)輪作的方式,大蒜只是種植戶收入的一部分,那么即便是虧本了也不至于讓整個家庭陷入毫無收入的困境。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