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9 14:52:00
當前,農業綠色發展已成為主旋律,對環境友好的生物農藥成為業界新寵。而實際卻是生物農藥仍在“叫好不叫座”的困境中艱難突圍。如何突破發展制約,更多更好地推廣應用?日前在江蘇南京召開的第九屆生物農藥發展與應用交流大會上,各界代表齊聚一堂,深入分析現狀、交流經驗、共謀發展良策。
找準定位優勢無可比擬,與化學農藥應“美美與共”
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副會長栗鐵申表示,業界要加快生物農藥的推廣應用和科普宣傳,需要注意的是,發展生物農藥并不是要完全替代化學農藥,二者應該走中西醫結合的路子,要正確地加以宣傳和引導。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副所長、著名生物農藥專家邱德文認為,不應該單純地與化學農藥比防效。因為生物農藥主要應用于提前預防,將病蟲害控制在經濟閾值以下就可以,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將病蟲害殺滅。二者的關系應該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共同助力于病蟲害防控和農業綠色發展。
找對市場瞄準高品質市場,打鐵還需自身硬
江蘇省農業委員會副巡視員唐明珍表示,生物農藥在果菜茶等經濟效益高、產品價值高的農產品和城鄉居民消費水平比較高的地區更易推廣應用。
另外,專家同時提到,生物農藥產品的質量有待提升。農業農村部連續三年抽檢結果顯示生物農藥產品質量堪憂。“生物農藥發展提升產品質量是硬道理。要改進加工工藝,杜絕添加隱性化學成分,做真正的品牌生物農藥。”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藥效評審處副處長王曉軍如是說。
加強推廣納入整體方案,配套集成應用效果佳
如何推進生物農藥更好更快發展?不少專家建議將生物農藥納入整個技術體系中協同推廣應用效果更好。江蘇邦盛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孔維寶認為,要加強技術指導,加強生物農藥與高效低毒化學農藥的協同推廣應用。同時,加強生物農藥的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拿出質量過硬、效果較好、價格親民的產品。
“解決叫好不叫座,必須提高生物農藥的科學使用水平。”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方福平說,可以借鑒日本、丹麥等國經驗,制定農藥使用指南和“生態農民”資格認定標準。農民取得該資格后可享受政府出臺的各項優惠、扶持措施。同時要采取多種形式宣傳普及生物農藥的優點和使用技術,促進推廣應用。(據《農民日報》)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