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9 09:37:09
歐陽華洲
美麗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抓手,是新時代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主路徑。近年來,北京市順義區北小營鎮始終高度重視美麗鄉村建設,按照《北京市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意見》《順義區美麗鄉村實施意見》等市、區級工作部署,圍繞“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人文美”的目標,在提升基礎設施、改善農村環境、產業轉型升級、彰顯文化特色、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創新實踐。截至目前,全鎮17個行政村中,8個村已通過美麗鄉村考核驗收,其中榆林村獲評北京最美的鄉村。
改善設施整治環境,提升治理水平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群眾獲得感。圍繞順義新城第30街區規劃定位,建設美麗鄉村核心區。圍繞電、水、路等,做好鄉村環境硬件建設,由點及面,加大建設、管理等各環節的統籌力度,提升城鄉功能品質及人居環境。
按城市標準完成30街區道路改造、新建110KV、220KV變電站2座,新建日處理能力1萬噸的鎮級污水處理廠,建設微型消防站及農村消防應急水源。同時,健全環境管護長效機制,打造村莊環境樣板街。
全面推進配套設施建設。建成可容納325人的鎮級文化中心,完善25條鎮村公路出行條件,新建、疏通農村排水6.9萬延米,完成全鎮農宅單項改造5135余戶,新建太陽能浴室16間,實施17個村煤改清潔能源改造工程,實現鎮域全覆蓋。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入戶收集,實現全鎮建筑垃圾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規范清運、集中處理。
堅持綠色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堅持清退低端產業,緊抓“疏解整治”工作。2017年以來,累計拆除違法建設17萬平方米,累計清退“散亂污”企業158家,完成水源地周邊18家養殖廠(區)退出工作,全鎮13家砂石廠全部關停,砂石盜采、非法砂石篩分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堅持減量發展,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統籌利用。落實一般制造業退出政策,完成底數摸排及初步方案制定,推動57家低端水泥構件企業整體退出,探索將零散的建設用地指標向工業區集中,為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預留空間。
實施分類管理,推動農用地規范管理。突出農業用地生態功能,大力發展景觀農業。規范8539畝平原造林管護標準,規劃平原造林提升工程,為鄉村創造集休閑、娛樂、健身、生態于一體的綠色空間。
突出區域特色,提升鄉村文化底蘊。實施文化挖掘整理項目。提煉出北府村“和”文化、前魯村農耕文化、榆林村渡口文化、大胡營村高蹺文化等村莊特色文化,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向上向善的精神內涵。
打造農耕休閑特色村莊。以前魯村為試點,確定“漢風古韻兩千載,北方水稻第一田”主題,初步制定了“一帶、六區”的村莊空間布局,將該村打造成有文化內涵、有產業支撐、有旅游亮點、有社區功能的農耕休閑特色村莊。
豐富文化傳播載體。推進張堪農耕文化園建設,建成榆林、北府、前魯3座村史館。沿順密路、府前街分別建設文化長廊、歷史長廊,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等活動。
堅持黨建引領,加強農村社會治理。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建立510人的農村優秀人才庫,實行黨員—骨干—干部的梯次培養模式,吸納有頭腦、能干事、得民心的優秀人才回村服務群眾;實施村干部職業化管理,使村級干部待遇有保障、履職有規范、離任有補貼、干事有激情;實行村級財務雙托管和村務公開,促進村務工作透明化、規范化。
推動農村協同共治。完善和深化“1+1+15”項目化管理,暢通黨組織連接村民的“最后一公里”。在全鎮范圍推廣村規民約,進一步引導良好村風、民風到家風的細化滲透。
仍存在諸多“短板”亟待補齊
缺乏整體規劃及實施。目前,全鎮尚未編制村莊布局規劃和村莊建設發展規劃,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規劃依據。此外,因土地性質、功能區域、村莊特色等方面存在影響因素,無法依照現有規劃實施建設,生態、文化、產業特色無法展現。
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大。隨著社會發展,砂石、水泥構件、種植養殖等產業不再符合地區發展定位,亟待退出。種植養殖用地4000余畝,體量較大,情況復雜,現有退出政策吸引力不足,轉型升級難度較大。
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缺乏統籌。公共服務設施分布不均,大部分優質資源向30街區集中,其他區域內低端服務業無序發展,滋生了私搭亂建、占道經營、環境臟亂等問題。
鄉風文明有待進一步培育。部分村民存在集體觀念淡漠,法制觀念較差,不文明的現象時有發生,阻礙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有序開展。
要更加重視規劃統籌,建立長效機制
按照北京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要求,結合北小營鎮美麗鄉村建設現狀及問題,圍繞“智能新能源新城,生態宜居北小營”的發展目標,從“編規劃、治環境、強服務、重治理和建機制”幾個方面著力,扎實做好下一步全鎮美麗鄉村建設。
提升規劃水平,因地制宜完善鄉村建設總體布局。堅持高起點謀劃,確保圍繞發展大局。聘請專業團隊,結合各村地理風貌、資源稟賦、產業發展、歷史文化、傳統風俗完善各項布局規劃,修訂、完善具有北小營特色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莊布局、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農村生態保護、鄉村文化建設、產業發展等規劃,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布局,依據各村特點,完善保存鄉村風貌,保留傳統文化。
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強化監管改善鄉村整體面貌。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狠抓“清臟、治亂、增綠”,強化農村環境衛生問題、違規搭建等問題治理,促進村莊綠化美化、產業綠色發展。提升監管水平,嚴把環評關,凡是不符合首都主體功能區建設部署和生態立鎮原則的項目,堅決不予準入。強化環保執法,加大對大氣污染、噪音污染、工業廢水廢氣、建筑垃圾污染等問題的執法處罰力度。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融合發展增強鄉村發展動力。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村內道路、坑塘、雨水、污水等環境提升工程,落實“河長制”,扎實推進“煤改清潔能源”,實施永利小區改造、新建衛生院、中心區消防站建設3項工程;加快淘汰水泥構件等低端產業,培育壯大汽車零配件、文化創意兩大產業集群,以張堪農耕文化園、君德益等重點支撐,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實現整治建設與產業推進完美結合,保持和實現美麗鄉村建設有持續生命力。
加強農村社會治理,倡導文化傳承與健康生活創建鄉風文明。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鄉村治理機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扎實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人民調解委員會、治安保衛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并有效發揮作用。大力倡導現代生態文明理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堅持多方參與,建管并舉健全鄉村建設的長效機制。通過村規民約等途徑,引導廣大農村居民積極、主動、全面參與美麗鄉村的建設和管理中。把美麗鄉村建設與人的塑造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努力使村民從“要我美麗”向“我要美麗”轉變。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使村莊環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對村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環境衛生、河道保潔要建立健全各項管護規章制度,鞏固美麗鄉村建設成果。(作者系北京市順義區北小營鎮黨委書記)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