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8 10:37:14 劉彬 杜曉文
西部網訊(陜西廣播電視臺《陜西新聞聯播》記者 劉彬 杜曉文)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陜西省以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為突破口,著力解決農村環境衛生突出問題,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這幾天,渭南市臨渭區蒲陽村村民李福來在核桃園忙著修枝施肥。現在他施的肥料和過去相比大不一樣。
李福來:“改進后的廁所它就直接發酵了,直接變成有機肥,很簡單,很方便,直接就能給果樹、蔬菜就能噴灑。”
李福來告訴記者,他們村的群眾大多以種植蘋果、酥梨、核桃等經濟作物為主,每年一畝地需要的肥料錢大概在200元左右。從2015年起,在當地,政府部門先后投資近百萬元把村里180個旱廁進行改造,全部改成了室內雙甕漏斗式廁所。而這種廁所占地面積小、環保衛生,還能產生有機肥料,每年還可以省不少肥料錢。
渭南市臨渭區蒲陽村黨支部書記周文科:“以前‘屋里打造像宮殿、大路弄得像豬圈’。經過打造美麗鄉村之后,現在環境好了,環境也變了。”
今年,臨渭區將緊抓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機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以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為重點,努力建設46個示范村,實現全區277個行政村達到清潔村標準。
渭南市臨渭區愛衛辦主任王占嶺:“全力推動農村改廁工作,力爭三年內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補齊影響農村居民生活品質的短板。”
而在西安市長安區翁家寨村,一家特殊的“銀行”也越來越多地受到村民青睞。村民們收集的經過分類的垃圾和廢品,都可以存入這個“銀行”。
西安市長安區灤鎮街道翁家寨村村民翁正民:“原來收破爛一個秤斤兩不夠,價格也低,自從有了‘垃圾銀行’之后,咱可以換積分,能結余一點錢,換些米面油這些東西。”
從2017年開始,西安市長安區10個街道58個村開展了“互聯網+垃圾分類減量”的“垃圾銀行”試點工作,成立專業的物資回收公司,通過垃圾換取積分、積分兌換商品的形式,將互聯網、農村超市、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相結合,大大提高了農村群眾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有效改變了農村亂丟垃圾的習慣。
西安市長安區第一物資回收公司垃圾收購員段偉振:“我每周到這個村來兩到三次,到‘垃圾銀行’給他們掃碼,像他們扔的廢書本、廢紙盒、廢啤酒瓶給他們做成積分,到我們指定的超市換取他們日常的生活用品。”
截至目前,長安區“垃圾銀行”共向群眾兌換日用品3.3萬元,減少生活垃圾1100立方米,實現了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
西安市長安區灤鎮街道市容辦主任閆鋒:“我們力爭在今年年底將垃圾分類工作在全街道進行全覆蓋,更好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引導廣大群眾增強環保意識。”
截止2017年,我省已累計投入財政資金31.39億元,在省內5210個建制村(社區)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工程,共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185處、垃圾中轉及處置設施231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設施1821處,配備生活垃圾收集車2.36萬輛,受益人口近880萬。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