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3 09:21:00 熊鶴雯
目前,隨著農業生產規模化、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水肥一體化技術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農業生產當中。水肥一體化在不降低作物產量的前提下,可節省化肥用量40%~50%,節水30%~40%。但整體而言,水肥一體化的推廣在區域和作物上均呈現出不平衡的問題,經濟作物和設施農業應用得到普遍重視,但大田作物應用不接地氣。
政策支持:發展空間顯現
2016年,原農業部《推進水肥一體化實施方案(2016—2020年)》通知提出,到2020年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面積達到1.5億畝,新增8000萬畝。根據京津冀水肥一體化產業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暨現代農業水肥一體化技術培訓會上的信息,目前全國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在1億畝左右。這也意味著水肥一體化未來2~3年還將有5000萬畝的發展空間,這項技術的推廣應用將持續增速。
據悉,目前水肥一體化技術已在近30個省(區、市)推廣應用,由棉花、果樹、蔬菜等經濟作物擴展到小麥、玉米、馬鈴薯、大豆等糧食作物,每年推廣應用面積4000.5萬畝。
技術短板:土肥水亟待“聯姻”
專家調研發現,水肥一體化推廣不力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灌溉設備企業不懂肥料,肥料企業不了解設備,為水肥耦合帶來障礙。
水肥一體化的灌溉設備對肥料的要求非常高。甘肅省張掖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勛表示,目前應用于水肥一體化的肥料必須具有高度可溶性或本身就是液體肥,不然,很容易造成管帶阻塞。液體肥的價格較高,大部分農民用不起;而當前國內水溶肥產品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仍有待提高。除了肥料,灌溉設備方面也存在不少技術短板。比如,管帶的抗阻性、出水均勻度、壓力的分配等都需要進一步改善。水肥一體化要真正發揮節肥效應,與設備的結合必不可少。另外,只有實現了測土配方施肥,對肥料投入進行精準測定,水肥一體化技術才能真正起到節水、省肥、提高肥效、保護環境等作用。
深化服務:多方聯動加快推廣
國家農技中心首席科學家高祥照指出,落實好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應協調各方力量,形成科研、推廣、企業、合作組織“四位一體”的多方聯動的推廣機制。例如,去年京津冀水肥一體化產業創新聯盟成立就是一個樣本。
此外,我們還應加強水肥一體化技術研發和示范推廣,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撐和技術指導;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作用,推進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的規模化和標準化;企業建立以技術服務帶動產品銷售的市場營銷模式,為農民提供系統維護、技術咨詢等增值服務。(熊鶴雯)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