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5 13:13:43
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當現代與傳統相遇,會制造怎樣的機遇?中國(陜西)自貿區楊凌示范區片區給出了答案。
楊凌示范區片區是以農業科技為主題的片區,從傳統的農業科技特長出發,圍繞“創新現代農業交流合作機制”的改革試點任務,以農業科技創新和示范推廣為重點,借助自貿區平臺政策優勢全面擴大農業領域國際合作交流,打造“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
4月19日,海南省考察團第八團來到楊凌示范區中以節水技術示范園項目,在本地企業與以色列知名節水設備生產企業合作建設下,這里正在重點建設水肥一體化智能控制灌溉示范系統。項目相關負責人一邊介紹一邊演示:“只要有網絡,哪怕在北京都能通過手機來操作灌溉系統。”
農業是楊凌的第一“名片”。作為全國首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自1997年成立以來,楊凌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蒲袃瀯荩罅ν苿蝇F代農業發展。楊凌示范區片區是陜西自貿區3大片區之一,自掛牌以來,積極搭建農業國際合作服務平臺,推進境外農業國際合作園區建設,建立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截至目前,已在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啟動建設了6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推動農業領域對外投資,推廣中國農業技術裝備,發展國際農業科技合作,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不用跑辦事大廳、不用準備繁瑣材料,半個小時不到,從事農業技術開發等業務的陜西兆福項目建設咨詢有限公司就通過微信平臺辦下了自己的營業執照。自貿區掛牌后,推出“微信辦照”,楊凌示范區片區率先在2017年7月3日頒出了陜西第一張通過微信平臺辦理的電子營業執照。
此外,楊凌示范區片區還在區內建立保稅倉庫,“區內的果汁生產商將其進口的原料或者待出口的成品放在保稅倉庫中,降低了他們的成本。”楊凌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劉慶介紹。據悉,片區綜合保稅區也即將開始建設。
政府從硬件、軟件為農業國際合作、技術交流推廣搭建好平臺,但如何創造內生動力,進一步以農業為抓手,創造更多效益,示范區也在思考。據介紹,楊凌正在積極推動培養職業農民。目前,陜西已有1萬多名職業農民,帶動產業發展。“利用自貿區政策,農民在國外接受培訓,在國外種地。我們在以色列、新西蘭、美國、荷蘭設立4個海外職業農民培訓中心,今年計劃推動100位農民出去培訓,特別是實用技術的培訓。”楊凌自貿區管理辦公室主任明濤說。
如今的楊凌自貿片區圍繞農業,將一、二、三產業有效融合,形成了“政府+企業+市場+農民”的有機互動和循環。
實習編輯:張朝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