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2 10:35:04 朱小兵
機械化,現代農業的一大標志。鐵犁翻飛,所到之處,泥土、雜草都被翻滾、打爛,水田變得十分平整……這樣的春耕場面,經常在電視里出現。
一年之計在于春。眼下已進入春耕備耕時節,與傳統的“面朝黃土背朝天”春耕場景相比,如今浙江臺州的農戶們廣泛使用農業機械,助力春耕備耕,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理念已經深入農戶的內心。
收割機4臺、烘干機3臺、拖拉機10多臺……這是玉環市城關農場負責人柯榮光的農機家當。這些天,他有點為找農機手發愁。
“今年到現在接到農機服務訂單不下于5000畝了。農機在我農場里有不少,但農機手不好找,現在找臨時工每天開的工資要380元呢!人工工資忒高了點,有點請不起了。”柯榮光說,他主要的農機服務對象都在臺州市內。
在臨海市國豐糧食蔬菜專業合作社的鋼結構大棚場地里,各類農機有序擺放。大型拖拉機5臺、收割機3臺、拖拉機7臺、烘干機10臺、流水線4臺……從2009年購置1臺烘干機和1臺插秧機開始,短短幾年時間,合作社負責人黃兵砸下不少錢積累下了這些家當。不僅自用,黃兵還給周邊農戶提供稻谷收割、烘干等服務。
“今年承包了2000畝地,打算種早稻1000畝。早稻種子已浸泡下去了,到4月上旬就可播種。”黃兵說,“現在農資、土地租金、人工工資都在漲。種糧再不借助機械,根本玩不轉的。”
和柯榮光要找臨時農機手不同,黃兵的合作社里有長期服務的農機手7人,最長的服務11年了。“農機手都是來自周邊村子的,我給他們發工資,每年每人3萬元。其他的看績效,服務得好,錢就多。一般每個農機手一年的收入都不少于10萬元。”黃兵說。
毋庸置疑,各種新型農業經營組織已經成為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的主推手。據臺州市農業局農機管理總站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市擁有農機33萬多臺(套),農機總動力達到271.6萬千瓦。其中,僅去年全市就新增各類農機具7898臺(套),受益農戶3683戶,使用財政補貼資金3801.989萬元。到去年底,全市糧食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5.74%。
“當年購買農機的初衷是覺得租用別人的農機,不太方便,干的活質量也不一定有保障。”臺州市椒江惠民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燈聰接受采訪時說。如今,老楊的合作社里大家伙不少:6臺大型拖拉機、10多臺烘干機、3臺收割機……楊燈聰的兒子今年28歲,小伙子大專畢業后也在合作社里做事。“他比我懂得多,現在各類農機基本上都會操作。”楊燈聰說。
合作社里最顯眼的是6臺噴藥無人機,這些可算是這兩年合作社里的“明星”。不過,要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可離不開這些高科技的玩意兒,前年陜西的玉米遭遇“蝗災”,他的無人機也參與了救災行動。“挺辛苦,也挺值得。”楊燈聰說,“從多年來從事農機作業的經驗來看,各地植保的機械化程度相對偏低。今年和我打過招呼希望提供植保無人機服務的種糧大戶就有近20戶,預計服務面積1萬多畝。”
“近年來,我們致力于主攻薄弱環節、關鍵環節,以全程、全面機械化推進行動為重要抓手,農機作業水平不斷提高。”臺州市農業局農機管理總站站長陳豐平說,“我們通過政府政策扶持、以獎代補激勵、培樹典型帶動等措施,引導農戶、基層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創辦農機專業合作社,全面推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