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2 09:55:00
■苑廣闊
最近幾年,大數據發展勢頭迅猛,風生水起,甚至到了被濫用的程度,比如前幾天引發網民極大關注的“大數據殺熟”,就是例子之一。既然大數據幾乎到了無所不能的程度,那么它在農業,在養殖業方面能否有一番作為?答案是肯定的。實際上,在國內一些地方,養豬場利用大數據養豬,通過豬聯網來深度參與市場交易,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
大數據養豬,給人的第一感覺是便利,養豬場的負責人或者是技術人員,即便身在千里之外,也能通過手機和電腦掌握豬場的情況,甚至是了解每頭豬目前所處的狀況,應該采取的飼養和照顧措施。但是對于真正開始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養豬的人來說,養豬的風險遠比便利更加重要,所以通過互聯網大數據降低養殖風險,才是他們最為看重的。
從市場交易環節來看,大數據養豬,就是充分利用互聯網對大數據的超強分析能力,把市場反饋回來的各項信息提供給養殖者,然后由養殖者通過對這些數據的觀察和分析,得出規律性的東西,以此來指導自己的養殖規劃。
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豬價的暴跌,讓很多養豬場負責人眉頭緊皺,也更加意識到了數據的重要性。而從長遠來看,利用大數據養豬,可以有效避免國內養豬行業“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豬周期”帶來的價格上的暴漲暴跌,既讓生豬的市場供應平穩,同時也讓養豬者的效益平穩。很顯然,這對國內整個養豬行業的良性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