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1 11:14:01 行波
“機器開進玉米地,玉米也能像收小麥一樣,顆粒飽滿進倉入庫。”2017年下半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薛吉全率領玉米科技團隊選育的“陜單636”等玉米機收品種,通過陜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會議審定,成為了陜西省第一個審定的適宜機械化籽粒收獲玉米品種,楊凌的科技成果為全省提供了畝產過噸的玉米全程機械化收割示范樣板。
在楊凌,像薛吉全這樣的農科專家有很多,他們通過一項項集成技術研究,推動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讓農業“頂天立地”,也讓楊凌科技在更多領域、更多區域熠熠生輝;在楊凌,像這樣的農業科學技術不勝枚舉,年初,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李華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國葡萄酒產業鏈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課題研究成果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徹底顛覆了中國不能生產優質釀酒葡萄和優質葡萄酒的傳統觀念……
過去的一年,楊凌緊緊圍繞在“更高層次上發揮示范區作用”的要求,扎實履行國家使命,堅持新發展理念不動搖,在旱區農業關鍵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促進了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其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級科學技術獎18項,評定示范區科學技術獎25項。審定動植物新品種32個,科技創新基礎不斷強化。
科技創新能力的增強離不開對科研人才培養和引進。的去年11月下旬,康振生教授、邵明安研究員分別榮膺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是示范區成立20年的一件大喜事,為示范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過去的一年,示范區“人才楊凌”取得突破性進展,新引進博士以上高層次人才106人,累計超過600名,新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21家。新增專利申報1381項,其中發明專利760項、專利授權530項。
與科技創新實力同步提升的,還有大幅增長的協同創新能力。示范區瞄準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旱區農業發展技術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充分發揮區校融合發展優勢,大力開展農業科技協同創新,新啟動支持20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重大科研項目,制訂了《楊凌示范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辦法(試行)》,促進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全年完成技術合同交易登記68項,交易總額首次突破億元,達到1.285億元,超額42.8%完成任務,科技創新要素加快聚集。
新時代煥發新氣象,新使命召喚新作為。趁著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的東風,楊凌將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為把楊凌早日建成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核心區,加快建設世界知名農業科技創新城市作出新的貢獻。